23

2018.11

IG夺冠之夜的欢呼

作者:陈善炜

2018113日,星期六,傍晚时分,宿舍公寓楼惯常安静。

直到欢呼声突然爆发。

那些安静的宿舍房间里,先是传来了低沉的怒吼,像从远方的海平面奔涌过来的浪头;房间的灯光紧接着开始闪烁,闪烁的灯光下,是男生们挥舞着衣服,如同阿尔卑斯山顶睥睨世界的拿破仑;再有,就是此起彼伏的呼喊,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呼喊:

IG牛逼!”

 IG夺冠的那一个晚上,全国范围内的许多所高校,都不约而同地为此沸腾。而与现实世界中的欢呼同时进行的,是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网络平台的轰炸。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狂欢——以至于这些为IG夺冠而狂喜的年轻人们可能会在某一瞬间产生这样的错觉:整个中国都在听着我们的欢呼,整个中国都在随同我们庆贺。

当然,下一个瞬间他们就会在来自大众的不赞同面前清醒过来。欢呼声转瞬即逝,而质疑与讥讽则长久不绝。

 欢呼者们大多是30岁以下的“新一代”,尤以男性居多。这无疑是本该只发生于小众群体圈内的私密狂欢,却在互联网的即时传播与热点追踪下蔓延进大众视野。于是在短暂的欢呼过后,各种各样的不理解——不屑、不齿、不在乎随之而来。流行在保守中年群体的声音则更为激进:这是玩物丧志,是“垮掉的一代”,民族已然无望!


这种驳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电子竞技在外人看起来不过是打电脑游戏:普通人若是常玩电脑是不求上进,而现在竟有人以玩电脑为职业,更是滑天下之大稽,是彻头彻尾的不可理喻。电竞这一发展不过十几年的产业,与传统价值观念所支持的“正经”严重相悖,而这种冲突又使得持有传统观念的人们在了解电竞行业信息时出现不小的障碍或滞后。障碍和偏差逐渐演化为偏见与误会。偏见只会加深偏见,误会只能带来更多的误会,在正反馈机制的调节下,圈内圈外人的鸿沟日益张裂。

 然而,电竞圈虽说是“小众”,国内至少2亿关注者的基数也相当巨大。除了游戏的普及、玩家的增多之外,如此高的关注绝不是因为新一代贪玩堕落、无所事事,恰恰相反,这份关注更多来源于一颗十足上进的心,一种登顶的强烈愿望,一种自定义的信仰。


国内的电竞事业几乎和“新一代”同步成长着。2003年,魔兽世界3冰封王座,在发行不到短短两个月,便在国内流行开来。第一次,国内玩家从街头的电子屏幕解放出来,开始投身于电子竞技中变换莫测的赛场。波谲云诡,用这个词来形容电子赛场丝毫不过分,在难以预测的局势下,通过灵敏的反应、精湛的操作、紧密的配合来取得胜利,这正和其他所有形式的竞技一样,整个过程都有充满快感的体验。在胜利来临的一霎,这种快感达到顶峰,那是独属胜者的幸福。对极限操作带来的快感的追求,是电子竞技盛行的原动力。

而后,国内的专业选手和战队从04年开始,在各个专业的赛事中取得大大小小许多荣誉,又诞生了诸如李晓峰这样的电竞场英雄。在良好荣誉的作用和英雄的强大影响力下,电子竞技的受众不断扩大。除了电竞玩家,还有不少非玩家,对电子竞技也相当关注。所有的关注者,正和那些为绿茵场上的帽子戏法欢呼的球迷一样,为他们关注和喜爱的东西疯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时至今日,国内电竞业已走过十几个年头,那些从前的“网瘾少年”大多已经成了家,在生活的琐碎中,他们可能已无力抽身去关注电子竞技。现如今,电竞关注者的大部分,都是活跃在你我身边的年轻人。如今活跃的关注者,在03年,大多是一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和那时候不同的是,现在,他们有了可以为之狂热的事情。尽管他们的喉咙因为欢呼而嘶哑,但声音还是那么有力。试想,在这样一个看似无欲无求时代,如果没有可以为之欢呼的事情,没有对某种特别的东西的渴求,没有什么值得坚信,那时代靠什么来前进?年轻的人们需要找到可以释放压抑着的热情的东西。不过是人各不同,许多年轻人选择了电子竞技来关注着,热爱着,仅此而已。

何况,电子竞技本就不该让人羞于启齿。奥组委将电子竞技纳入奥运会的一个理由是:“目前电竞选手为比赛付出的准备、日常训练的强度等等,都可以与传统体育运动员相媲美。”这有就是说,年轻人们狂热着的电子竞技,并非宣扬着不思进取的价值观。相反,当我们看向电子竞技大赛上为着胜利而不断前行的选手们,他们叱咤在赛场上,正是没有缰绳缚住的野马,在召唤师峡谷上自在的奔驰。这样的自在,是许多人幸福的源泉。电竞选手们作为榜样的力量,是完全不逊于其他传统的偶像们的。

IG夺冠,是国内电竞赛场几年低迷的高潮,代表着它身后一群支持者的强烈愿望——那是人们期待已久的胜利。IG夺冠之夜的欢呼,是沉寂了几年的喉咙的发泄,因而要声嘶力竭,要颤动不止。欢呼是为了庆祝,压抑了许久无法释放的热情,终于迎来了肆无忌惮的喷涌,一切委屈与不甘,在欢呼声中消失殆尽。



编辑:liushu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