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8.07

湘行·风物 | 岳阳楼旁寄出的明信片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沈沁怡

沈沁怡


岳阳楼景区碑廊的北侧一角,有一栋古朴的棕绿色建筑,时不时有人进进出出。老屋旁,一个红色的邮筒显得异常亮眼,此则岳阳楼邮局的所在地。屋子是个老屋,邮局却是2个月前刚刚搬进。

关于明信片的新创意

虽然开业不久,但邮局的明信片和邮票种类还是应有尽有,三块四块五块居多,最贵的10块,还卖一些岳阳楼的邮折邮册。但这邮局里最与众不同的还是那个10块的胶片明信片。看上去不起眼,但明信片的中间确是镶嵌着一个有着岳阳楼特色的胶片,透着阳光,黑底的胶片中映出岳阳楼的四季景色。明信片的另一面还有个小机关,能让明信片立起来,便于展示。邮局里的工作人员张红表示:这种胶片的明信片是岳阳楼邮局里独有的,所以有很多集明信片爱好者慕名而来。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已经有三四个人买走了几个胶片明信片。

张红说:“很多喜欢集邮,集邮戳,喜欢明信片的人都特别爱来这个店,一些外国人也会来这儿寄明信片。今天有一个广东的客人,跑了1000多公里,自驾车来,就是为了来买明信片,盖这个戳,他盖了好多岳阳楼的纪念戳。”

除了岳阳楼的这个邮局,其他景区的邮局也都有了独有的明信片,每个景点和邮局相结合,设计出独有的明信片,也成为景区中的一大新看点。

文化教育的新基地

邮局里,一位父亲弯着腰和他的孩子一起读“柳毅传书”的明信片,一边给孩子讲述文字背后的含义。岳阳楼里的邮局因为其独特的地址位置,成为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基地。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到邮局,拿着明信片,给孩子讲这上面的文化故事,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登岳阳楼》,还有柳毅传书的洞庭湖传说。这些故事有的写实,有的虚幻,有的系家国情怀,有的为浪漫爱情。孩子们的手指从《柳毅传书》划向《岳阳楼记》,徜徉在历史与现实之中。

明信片《柳毅传书》 文中摄影:沈沁怡

除此之外,家长还会利用这一机会,教育小孩子写作书信的方式与规范。身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小孩子们对书信了解甚微。家长们利用岳阳楼这一文化底蕴丰富的地点,教他们旧时的传递信息的写作方式。张红说:“尤其时下暑假来临,岳阳楼景区的父母加孩子的搭配越来越多,岳阳楼里的邮局也渐渐承担了更多的内涵,与岳阳楼交相呼应。也因此,到这个邮局来的人群也与去其他邮局不同。”

张红用一通俗的现象来形容店里的顾客:“到店里来的人文化素质都挺高的,没有丢东西的现象。”

传统寄递业务的新高潮

知晓岳阳楼邮局的人还不多,因此邮局现在每天的营业额仅为几百到一千多。但这个小小的邮局却充满着大大的构想。张红说,现在设计中的文创产品就有许多特色明信片,未来业务会一步步的扩大,包含书签、笔记本、日历等等文创产品。传统的寄递业务只是为了书信交流,而现在,寄递业务已经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

第一次到岳阳楼的黄晨也对张红的观点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她说:“互联网的时代中明信片已经不需要去满足通信的需求,现代人买明信片可能更加是因为喜欢它的创意或是表达对朋友的情感。”

岳阳楼里的邮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邮局。张红表示,邮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用各类文化产品,传递的是岳阳楼的文化、是岳阳人的慢生活,更是岳阳人走出去和外地人走进来时文化交流的枢纽。岳阳楼里的邮局与岳阳楼形成了文化共同体,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

张红说:“邮局的战略是不但要覆盖国内所有5A级景区,还要让中国的小红筒插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一带一路上的寄递发展、文创发展。希望新时期的寄递业务,能够带着地方特色的、中国文化的明信片、邮戳、邮折,带着更多的文化内涵,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编辑:liuyi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