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19.08

“守”住你们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王钰刚、王思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江苏省淮安市刘老庄村委会,一间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教室中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在带领学生们朗诵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孩子们目不转睛,甚至在有人进入教室的时候都不会转过来看一眼,本子上,他们用稚嫩的字体誊写下的诗句。

(退休老教师在带领同学们朗读《示儿》,图片:王钰刚/摄)

这首诗浅显易懂,是陆游在卧病之时向自己的儿孙们发出的遗言。孩子们天真的脸庞,认真而又用力地朗诵着陆游临终时对民族光复的呼声与呐喊。在孩子们朗诵的同时,葛从衣老人就在旁边的屋子里听着孩子们的朗诵,手中同时翻着自己喜欢的书。1943年春,就在孩子们读书的这片土地上,侵华日军兵分十一路对刘老庄进行了围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主动在刘老庄阻击敌人。仅有82人的第4连与1700余人的日军殊死对抗,先后打退敌五次冲锋,最后,弹尽援绝,全部牺牲,那一年,葛从衣还不到三岁。

(孩子们认真听老人讲解古诗,图片:王钰刚/摄)

葛从衣老人1941年出生在刘老庄村,已经78岁高龄的他是这些孩子们共同的“爷爷”。和许多农村一样,人口外出务工导致了留守儿童的问题。镇里花钱聘请了退休教师,在寒暑假将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免费补课,而葛从衣老人就负责这30多个孩子的管理。葛老说:“这是关工委(关心工程委员会)的一个项目。刘老庄的留守儿童较多,他们不像城里的孩子有各种补习班,他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到假期没有人管,只能玩耍。以前每年暑假结束,学校班里的孩子都会少一个半个,他们自己玩,有的下河游泳的时候就淹死了。现在有了这个补习班,孩子们又安全,又能进步。”

(葛从衣,图片:王钰刚/摄)

每天,这30多个孩子都分为两个班,四五年级一个班,二三年级一个班,老师交替授课为孩子们排满一天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要持续四十天。葛老的工作就是负责点名、教室清扫和孩子的安全管理,每天早上7:00左右从孩子的家长手上接过这些孩子,中午10点多再把他们交到家长的手上,下午1:50再从家长手上接过孩子,晚上5点多再把他们交到家长手中,让他们不会乱跑。

在一个纸质的便利袋中,葛老掏出了一小沓粉色的卡片,卡片上写的是“辅导站接送卡”。葛老说,这张卡片上印着他们的年级、姓名和联系电话,每次来上课的时候就把卡片发给家长,家长来接的时候再把卡片收回来,这样既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也能知道谁没有来上课。“原来没有这个卡片的时候我就用的扑克牌,用笔在上面写上年级和姓名,也是一样的,现在条件更好了,”葛老笑着说道。

葛老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四年了,在刘老庄种了一辈子的地。当谈到为什么会想要做这样一份工作的时候,葛老说:“我是老党员,我一辈子都跟着党走。小时候三岁的时候,听家人说,鬼子来我们村扫荡,那天天刚蒙蒙亮,我的爸妈就抱着我,和全村人一起撤退,后来听说是新四军用82个人牵制住了1700人的日本鬼子,我们这才跑了的。”1966年,刘老庄正在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一直对党无比憧憬的他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是老党员,我也想再做点贡献。”

在采访的过程中,由于方言难以理解,我不得不一次次打断他的讲述以确认一些信息,在这时,这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掏出了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下我听不懂的方言。老人的手在下笔的时候微微有些颤抖,但笔锋却刚劲依旧。

(葛老在为记者写下听不懂的方言,图片:王钰刚/摄)

两年前,省里号召刘老庄乡亲们编写“刘老庄村之志”,葛老也参加了编写。“我们根据当时的战争情况,请一些能够写字的老人编写,我们水平低,可能写的不入流,上面一直还没有动静。但我就希望我们刘老庄能写一个村志,把我们这些年的变化,把我们过去的经历都记录下来。”

初中毕业的葛老能够读书、写字,“我喜欢看书,每天的新闻联播我是一定要看的,我们是共产党员,对国家大事必须要了解。”

葛老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红色的杂志《今古传奇》人物版,老人正在看“八大铁血军长朝战记”,葛老说:“我们这个年纪的党员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要求,必须要读书,(通过读书)我可以了解很多的战斗故事,”这本杂志的定价,一年要600多块钱,在刘老庄,一个普通村民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1000多块。

“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刘老庄有国家的政策,有党的关心,很像一个城市的样子了。现在不像以前种地的时候了,我们必须要搞好教育,孩子们有了知识刘老庄才能更有发展。”

“他们(新四军)曾经守住了我,今天换我来守住孩子们。”


编辑:liuyi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