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19.08

那时,那人,那桥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田姬熔


初入仲夏的南京一如所有江南城镇般有着温润气候,成林绿荫,长江穿城而过将南京城一分为二,江上旷阔辽远,在多少古人曾立于江边,吟唱美景感怀往事,却不曾想过千百年后的一座大桥将驾于雄江之上,斩断这道自古以来的天堑。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建国以来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意义,在五十多年的风尘中更见证着一代代桥下人的来往与成长,在时光流转中沉淀成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与记忆。

桥头堡下的长江大桥纪念厅里,一位高个子青年带着年迈的老人在展览窗前缓慢移动着,青年不时指给老人看一些展览窗里的老物件,老人应声点头,凑近仔细端详,眼中充满了怀恋。这位青年叫张浩,年迈的老人则是他的爷爷。张浩从小在南京长大,就住在长江大桥附近,常常来此散步,第一次是什么时候来这里的都已经记不清了。

“我爷爷与这里有着特别深的感情,今天就是特意带他来这里怀旧的。”张浩说。

1969年南京长江大桥刚建成,桥面的路还是用碎石子铺成的,爷爷的爸爸带着他从老家安徽滁州,一路走过了四五十里地,走来这里,就为看一眼这座令举国上下雀跃欢喜的“争气桥”。

“那个时候啥都没有,没有车,也没有电梯,我们就这么一步一步走来,一个一个台阶爬上去,站在桥头堡上面就好像站到了全世界最高,心里高兴!”爷爷回忆着,四五十里地的路程对当时年幼的爷爷来说很远很累,但这些感受却都不及站在桥头堡上的开心记忆深刻。从前来南京渡江,要坐船到浦口码头,茫茫江面望不到头,爷爷说他怎么也想不到能在这上面修一座桥。

祖辈跋山涉水看一次桥,到了孙辈,举家早已在桥下安家落户,爷爷仍常年习惯住在老家。“爷爷每年来南京都呆不长,正好凑这次机会,带他再来这里看看,回忆回忆当年。”张浩说。爷爷在一旁继续自顾自地看着橱窗里的老物件,仿佛是在看着那些埋在心底的旧时光。

“爷爷当年站在这里向我讲的故事,今天我要讲给你听。”本地人刘闵苏带着自己8岁的儿子登上长江大桥的桥头堡,指着烟波浩渺的江面说。儿时就曾登过长江大桥的刘闵苏今天再访大桥,故地重游之外,更想让儿子也感受这份大桥上的气势磅礴。如今的长江大桥与当年父亲带刘闵苏来所看到的已大不相同,“车多了不少,感觉现代化气息更浓重了。”但桥下的景观却与当年相差无几,南京的名片秦淮河从这里汇入长江,河上的小船摇摇曳曳,岸边的人们来往匆匆,“一切好像都还是老样子,但儿子都已经这么大了!”刘闵苏笑着说,在对着江景发呆的一霎那,时间似乎都放慢了步伐。

“第一次来这里是被小学课本里的描写吸引来的,‘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当时的那种自豪感和心潮澎湃的感觉,到现在我都记忆深刻。”刘闵苏回忆着,说完转头问儿子,“你现在看着长江大桥有什么感觉?”“挺大挺高的,真壮观!”儿子说。刘闵苏还滔滔不绝地向儿子讲着南京城的历史与文化,从六朝古都到佛教古刹,言语中不乏对这座养育他几十年城市的自豪感,红色的t恤衬着他因为激动而发红的脸,整个人都仿佛发着光。

站在江边仰望大桥,行人来来往往,从过去走到了现在,火车穿梭不断,从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变成了呼啸而过的动车高铁,长江大桥联通了江南江北,连接着曾经与现在,也传承着祖辈间最平实的故事和最真挚的情感,这些故事关乎桥,关乎祖国,关乎爱。


编辑:liuyi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