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0.11
当下,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中国 形 象 发 生 变 化 的 催 化剂。同时,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引发了中国民众对于这一变化的关注和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深入了解疫情期间中国形象的特点与变化呢?
一项名为“以中国为例的 COVID-19 疫情期间国家形象”(Country Image in COVID- 19 Pandemic: A Case Study of China)的研究给 出 了 一个很 好 的 答 案— —它首次将一种名为“属性级别情感分析”的方法跨学科地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用数据来揭示变化、挖掘形象,对于应对后疫情时代我国对外传播的新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者敏锐地意识到,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话题成为了国际媒体领域中的热点话题,而中国形象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他们将研究选题确定为国家形象。传统的国家形象研究都是基于传统媒体来开展的,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也出现了直接研究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言论来进行形象分析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只关注到总体层面上的国家形象,且大都倾向于对政治的关注和对中国刻板印象的呈现。
在此前研究的局限性上,该项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 —它顺应了社交媒体发展的时代趋势,基于社交媒体并进行了多维度的形象 分 析 。 研究者收集Twitter 平台上关于中国的相关文本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细粒度属性级别情感标注的中国形象数据集,随后用 BERT 模型实现了属性级别的情感分析,从而实现细粒度的国家形象挖掘。
该研究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物计算实验室与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我们采访到 了 共 同 第一作 者 之 一—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朱泽宇,跟随他一同探寻“中国形象”的奥秘。
问:为什么会参与这样的跨学科研究?有什么契机吗?本次研究的选题是如何确定的?
朱泽宇:我和另外一位第一作者陈慧敏(当时她是计算机系博士在读的最后一年)认识,聊起有关疫情的事情,她提到他们正在做一些与疫情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大数据方法来开展的,然后我很感兴趣,所以参与了研究。选题是我们一起提出的,因为当时我们的主要关注点是在国内,所以想到或许可以开展一些和国外相关的研究。我们当时觉得疫情是中国形象发生变化的一个催化剂。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形象其实在经历一个比较快速的变化,因为中国在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而我们认为这次疫情又会是一个给中国形象带来变化的重要事件,因此想要做这样一个选题。
问:可以简要介绍一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吗?这项研究首次将计算机科学中的“属性级别情感分析”技术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具体介绍一下这个技术吗?
朱泽宇:属性级别的情感分析,我们考虑到国家形象是很复杂的,具有多个维度,因此用这个研究方法是比较适合的。传统进行情感分析的方法一般是,给定一段文本,然后去判断其情感,比如是负面、中性还是正面。但是属性级别情感分析是可以做到对于一个事物的不同维度,分别分析这些维度上的情感。这个方法传统来讲多用于评论分析上,如对餐厅的评论、对一部电影的评论。而这项研究是将属性级别的情感分析技术第一次用于比较复杂的概念 — —国家形象上。这个技术之前也有用于学术研究,但还属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特别成熟。这是我们目前所知的第一个把这项技术迁移到社会科学研究里来的研究。
问:何谓国家形象?你觉得相比其他国家形象研究,本项研究有哪些突破?
朱泽宇:传统国家研究都是基于传统媒体来开展的,这些传统媒体一方面可以再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它们也对人对世界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最近也有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指向对政治的关注或者是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的呈现,这些仍旧是这两种不同媒体平台上比较重要的部分。虽然社交媒体上对于中国的呈现会更加多样。从时间维度上来讲,中国形象经历了红色中国时期、中美蜜月期、90s中后期中国不断开放发展逐渐西方化、01 年加入世贸组织、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后不断崛起等阶段的变化;而到了2012、2013 年,国外对中国逐渐警惕,对其形象也就越来越负面。相比于国际关系学上对于国家形象的分析研究,我们其实是将这个概念简单化操作的,但从不同维度来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是在基于数据的方法研究里更近了一步。
问:为何从政治、外交、疫情信息和、抗疫行为和种族主义这五个方面来分析造成推特上中国话题越来越负面的原因?这五个方面是如何确定的?
朱泽宇:最初考虑原因,我们还是从一般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但在搜集推文数据后发现,经济和文化所涉及到的数据较少,所以就去掉了这两个因素。而通过数据搜集,最终发现以上五个方面有比较多的数据和明显的变化,因此确定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
问:研究结果显示的“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中国形象”和你预期的有何差异?看到研究结果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朱泽宇:原本我的预期也是从非负面到负面,但看到研究结果确定了我的预期还是挺惊喜的。特别的感受在于,从研究结果中我发现,在关于中国形象的讨论中,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内容占比越来越高,而事实相关的讨论却很少,这让我觉得有些难受。
问:可以具体介绍一下社交机器人吗?
朱泽宇:社交机器人其实就是一个API接口,可以像人一样传递新闻和信息,也可以进行恶意活动,如发送垃圾信息、发布骚扰和仇恨言论等,无论它们的用途是什么,社交机器人都能够快速发布消息,并进行复制,最终以人类用户的身份将消息传递出去。(查找补充)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推特上的社交机器人在涉及中国议题时总是对中国的政治比较关心。之前推特上的社交机器人是开放地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使用的,但后来有所收紧管控。因为社交机器人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抹黑中国。学院的陈昌凤和师文老师也已经发表过有关社交机器人的相关研究,具体了解可以去查看相关论文。
问:你(和你的团队)在未来还打算做相似主题的研究吗?目前你是否又观察到了其他有趣的现象?
朱泽宇:目前比较感兴趣在疫情之后中国形象又会如何变化,会继续关注这一领域。
2023.08.14 13:45
01
2024.04
01
2024.04
01
2024.04
2023.10.17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