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23.10

全球胜任力海外课程匈牙利实践|新知万里外,天涯共此时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


近年来,中国与匈牙利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快速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匈牙利支队由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新雅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先书院、建筑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组成,于6月22日至6月30日赴匈牙利开展为期9天的海外实践,全面了解中国与匈牙利及中东欧的交流合作,深入探寻匈牙利的历史文化。 

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全球胜任力中心、校团委开设的全校通识荣誉课程,该课程旨在带领学生实地探访、深度沉浸不同国家和地区,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复杂性,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世界方位,明确当代青年的使命。

认识一座城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脚步丈量。作为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欧洲文化名城,匈牙利拥有散落各地、各具特色的小城市。行驶在乡间公路上,远处矮山层层叠叠,金黄麦田滚过眼前,就能理解匈牙利为什么能养育了诸多诗人、音乐家、艺术家……向西南进发,支队继续探索匈牙利的文化、历史与人文。

图片
图片

中匈友好 同舟共济

韦伦采市-韦伦采湖

上午,支队来到布达佩斯西南方向的韦伦采湖,参加由韦伦采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韦伦采端午龙舟文化节。活动以中华传统文化项目为主,包括文艺演出、中国文化展示、中国特色美食,以及划龙舟竞赛等。

品味传统文化,感受节庆氛围。秉持清华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支队首先挑战了划龙舟项目。大多数同学第一次划龙舟。来自日新书院的大三年级本科生姚苏函说:“没想到划龙舟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脑力,它让我身心变得更加强壮。”带队教师新闻学院张莉教授说道:“这也是我第一次划龙舟,匈牙利的韦伦采湖一行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参与这个活动,有助于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图片

支队成员体验划龙舟

岸上,端午龙舟文化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本次活动不仅有众多匈牙利华人社团及企业到场协办,如中国华商、罗兰大学孔子学院、匈中青年友好协会等,更吸引了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本地人前来游玩。他们划龙舟、穿旗袍、吃粽子和米粉,参与者在感受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图片

穿着旗袍的女士


图片

享用米粉的先生

徐阿姨是参与本次活动的一位中国人。离开故乡天津后,她已在匈牙利生活了逾30年,这里已经成为她的第二故乡。她卖的水煎包、虾春卷、韭菜盒子等中国经典小吃,不仅被华人评价正宗,也被匈牙利本地人大加赞赏。

徐阿姨摊位售卖的水煎包


Torma Laura(中文名:祹络岚)是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汉学专业的博士一年级学生,也是本次文化节的节目主持人。因为觉得汉字漂亮,她就开始学习中文。经过多年的汉语学习,她不仅熟悉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余华等作家如数家珍。现在,她不仅自己学习汉语,还在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教授汉语。未来,她想来中国访学,继续在汉学领域深造,做中匈文化交流的使者。

祹络岚和支队成员交流,开怀大笑


心连心,中匈情。韦伦采湖龙舟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见证了海外华人华侨传承发扬家乡传统文化的热忱,展现了匈牙利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更是中华文化在匈牙利生根发芽的重要标志,使得中匈两国人民的情谊更加紧密。

支队成员体验匈牙利脸部彩绘

图片

诗香小镇 名人故地

小克勒什-裴多菲故居

1847年,24岁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道尔看到祖国和人民被奥地利民族压迫得愈加深重,写下诗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真挚的爱,更呼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翌年,匈牙利人民发起了民族解放战争,又被称为“匈牙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今年恰逢裴多菲诞辰二百周年,支队一行来到裴多菲的出生地小克勒什市探访。

图片

诗人裴多菲的纪念碑


图片

支队成员在小克勒什市标志前合影

裴多菲故居的庭院中树立着多个雕像,有两座吸引了支队成员的注意。其中一位是中国作家鲁迅。鲁迅最早把裴多菲著作“介绍”到中国。鲁迅在留学期间遇到了德文译本的裴多菲诗集,那些激昂的文字、热切的爱国之心让当时的鲁迅感慨非常。在那之后,鲁迅开始推动将裴多菲的诗歌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人民。他写过裴多菲传记,译过他的7首诗,在文章中多处引用裴多菲的话,称他为“诗人和英雄”。而终其一生,鲁迅翻译的外国诗人作品只有裴多菲一人的诗文。他称裴多菲的抒情诗创作特色是“率纵言自由,诞放激烈”,他“向来是很爱裴多菲的人和诗的”。两位文学巨匠就这样在中国的土地上相连。

图片

鲁迅在裴多菲故居庭院中的雕像

另一位雕像是翻译家孙用。1931年,孙用翻译了裴多菲的长篇叙事诗《勇敢的约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孙用一直坚持翻译裴多菲的作品,持续20年之久。因在翻译裴多菲著作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孙用于1958年获匈牙利政府授予的劳动勋章。他所翻译的裴多菲诗集至今仍在裴多菲故居的博物馆中陈列。

图片

孙用雕像和他翻译的诗集《我愿意是急流》

支队参观了裴多菲的故居和博物馆,故居保留了他和家人活动过的痕迹,博物馆则概览式地介绍了其短暂的一生。裴多菲在短短二十六年的人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和共计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游记和书信等作品。带队老师胡钰教授借此教导同学们,要学习伟大诗人裴多菲的奋斗精神,勤奋学习,抓紧时间研究与写作,努力成为创造主义者。此外,在裴多菲卧室里摆放着的厚厚的访客留言册上,胡钰教授写下了一句寄语,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尊崇与景仰:“你是自由之光。照亮生命,照亮世界。”

图片

胡钰教授在访客留言册上写下的寄语

裴多菲故居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小克勒什当地人,只会说匈牙利语。他们因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爱而扎根此地,自豪于能向外人介绍诞生于本地的民族诗人。

图片

支队成员参观裴多菲博物馆

胡钰教授在故居园中朗诵了裴多菲的《爱国者之歌》,同学们一同朗诵、讨论裴多菲的诗,被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始终高昂的生命激情所感染,也加深了对中匈人文精神相知相通的理解。




图片

胡钰教授在裴多菲纪念碑前朗诵

图片

游多瑙河 聊行中感

布达佩斯-多瑙河

晚上,支队返回布达佩斯市区,乘多瑙河游船赏城市夜景。行驶在波光粼粼多瑙河上,两岸诸多知名建筑缓缓经过:国会大厦、马加什教堂、布达城堡、“自由女神”像……夜幕下的布达佩斯灯光点点,换上了一副与白天不同的迷人面孔。此刻,支队成员才认识到何谓“闪耀在多瑙河上的明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多瑙河美景


伴着多瑙河的晚风,匈牙利支队开展了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交流行程三天以来的所思所感。来自新雅书院本科三年级的王舒可说,匈牙利让她感到“遥远又亲近”——来自陌生人的帮助、和当地人交流中偶尔听到的中文、与当地居民的亲切互动,都让她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感觉分外温暖。


支队中唯一的国际生,来自马来西亚的张立仪同学对本次跨文化交流感触颇深。她说,作为一个较小国家的学生,她和匈牙利学生的交流也让她回忆起来中国学习的初衷:“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着更多的机会、更丰厚的资源,以及更广的发展前景。”学习中国文化,来到中国学习,她从未后悔。

图片

支队开展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


转眼间,在匈牙利的行程已过三分之一。韦伦采湖上的龙舟、小克勒什的诗香、多瑙河上的点点灯光,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城市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了独属于匈牙利的人文名片。万里来匈获新知,文化共鸣在此时。匈牙利的神秘面纱已微微掀开,还有更多的惊喜与美丽等待探索……


图片


点击链接以往推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供稿 | 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

以匈为窗·走进中东欧支队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