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10

传承藏羌非遗文化 织就乡村振兴篇章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唐婧溦 李明月

走进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非遗工坊,仿佛步入一座充满色彩和历史的民族文化殿堂。陈列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细腻繁复的羌绣挂件与首饰,一只只穿着羌绣小衣服的小熊猫憨态可掬,一针一线、一草一竹都传递着非遗手绣的温度。 

 

理县囍悦藏羌绣非遗工坊商品

这家工坊隶属于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作为羌族刺绣项目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居悦带领合作社将传统羌绣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她表示,希望通过这些绣品,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藏羌文化,同时也为当地的妇女们提供一条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工坊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以文化为根,以技艺为魂”的理念,通过“公司+合作社+绣娘”的运营模式,引导当地妇女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实现了民族文化产业从分散生产向适度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跨越。目前,工坊已带动378名藏羌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年收入达0.5万至5万元,真正将“指尖技艺”转化为了“指尖经济”

 张居悦与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的绣娘们(图源:北京青年周刊)

“我们这里的创业青年还把藏羌绣植入很多文创产品,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理县宣传部副部长王文丽介绍道。通过与深圳文博会、上海时装周以及大品牌合作,藏羌绣图样出现在抱枕、草帽、背包、收纳盒等各类日用品中,深度浸润大众生活,大幅拓展了藏羌绣产品的销路

 

藏羌绣主题文创产品(图源:张莉)

理县囍悦藏羌绣非遗工坊还积极打造“一校一品”特色非遗教育品牌,建立中小学非遗传承基地,让青少年在非遗文化的滋养中提升文化自信。同时,依托薛城镇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羌绣博物馆等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了多条非遗研学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商、养、学、闲、情、奇”的新旅游模式。据光明日报消息,截至2021年年底,工坊接待研学人员10万多人次,其中很多是中小学生。 

谈及藏羌绣的未来发展,王文丽充满信心。她提出,一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古老纹样,同时提升纹样与产品的匹配度。二是打造年轻化非遗IP,把藏羌绣引入剧本杀服装及网络游戏的情景之中,扩展其使用场景。

非遗文化绽放新光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理县囍悦藏羌绣非遗工坊以匠心独运的手工技艺,不仅让民族品牌赋能藏羌文化,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古老民族工艺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编织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文字、图片|唐婧溦 李明月

排版|李明月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