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10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保护传统建筑时说:“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阿坝州的少数民族传统村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古老村落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近年来,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通过多项措施,努力在发展中保护这些文化瑰宝,力求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确保阿坝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卓克基官寨鸟瞰图
古建筑动态保护,科学修复修旧如旧
“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卓克基官寨被誉为“东方建筑的一颗明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官寨规模庞大,构造精细,是解放前马尔康四大土司之一卓克基土司索观瀛的居所。由于索观瀛自小接受汉族文化熏陶,因而官寨在1936年被大火焚毁重建时,索观瀛融合了藏族和汉族两种建筑风格。青石、黄泥、木材是嘉绒藏族最主要的建筑材料,采用了传统典型藏式“邛笼”。同时,索观瀛借鉴了汉族的中轴线对称和拖厢结构,并在走廊上加入了透雕、露雕栏杆等。
卓克基官寨共有五层,一楼为仓库和管家杂役等的住所,二楼主要供给给汉族商人客房用,三楼为土司及其家人居住及办公的场所,四、五层楼为佛堂,土司会请僧人为土司一家日夜祈福祷告。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曾进驻卓克基官寨,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红军自官寨撤离时仅取走粮仓一半粮食,并留下银两,其余分毫未动。这使得当时的土司索观瀛对红军的看法大为改观,在解放阿坝的过程中亲自领解放军进入马尔康。
卓克基官寨佛堂
今年6、7月四川地区的持续暴雨对官寨的房顶渗水,官寨的物理修复工作势在必行。据卓克基官寨官方公众号,官寨屋顶采用藏式传统的密梁构成的平屋顶和汉式三角形木桁架构成的悬山式屋顶形式,在下雨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雨水侵蚀,但面对暴雨可能造成屋顶面破坏。卓克基官寨工作人员扎西严木初透露,屋顶修复需要青海、甘孜等全国藏区的能工巧匠。同时,屋顶的修复工程需要国务院文物保护部门审核方案,确保做到科学修复,修旧如旧。
卓克基官寨修复工作正在展开
古城寨民居转民宿,新时代焕发生机
从薛城镇沿着317国道驱车20分钟,就能在国道北侧看到甘堡藏寨的全貌,这里是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甘堡藏寨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依山傍河的甘堡,在藏语中意为“坡上的村落”。从寨子最底部向上望去,一座座小的藏寨鳞次栉比,在整座寨子背靠的两座山上,一座山上印有经文符号,另一座山头挂满了彩色的经幡,千年古寨以它独特的面貌迎接着到来的人们。
甘堡藏寨全貌
2008年的5·12大地震给甘堡藏寨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昔日屯兵文化兴盛的习武之地在地震后也陷入重建困境。地震发生一年后,理县甘堡藏寨举行了“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甘堡藏寨委托重建仪式”,标志着甘堡藏寨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甘堡藏寨历时二年多的时间后重建完成。
走进藏寨,这里已经不见地震破坏的痕迹,而是一家家藏家乐。退休教师侯崇贵对甘堡藏寨的文化很感兴趣,退休后他来到这里做“田野调查”,“这里的藏家乐都是在地震后兴起的,地震前这里的人民其实也很勤劳,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也能够获得一些收入。但是地震后这里获得了更多的资源,靠旅游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这里生活了。”他介绍到。
藏家乐以甘堡藏寨的一座座寨子为依托,每一座寨子都是一户人家的住宅。“每户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取自家藏寨的名字,有的会以小孩的姓名进行命名,有的则根据藏语中吉祥如意的祝福命名。”每一个藏家乐既有共性——游客可以在藏家乐中喝茶吃饭与住宿,还可以感受藏寨的独特建筑风格,同时藏寨的一楼被用来售卖纪念品或特产;每一个藏家乐也有自己的个性,除了可以自己命名,每个藏寨所处的地势不同,因此其用来营销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甘堡藏寨山顶经幡飘扬
爬上寨顶,游客可以通过悬挂经幡或是洒下龙达(祈愿用的方形纸片)来许下自己的心愿。从寨顶往下望,杂谷脑河奔腾的水流从不远处的理县绵延而来,甘堡藏寨的年轻人也在这些年向。侯崇贵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经营藏家乐,每家每户的收入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年轻人不再像奔流不息的河流一样向外寻求发展,而愿意回到家乡拓展旅游致富的道路,同时也将藏寨的传统与精神传承下去。
昔日的演武广场现在还在无声诉说着屯兵精神,更多的时候也被用来接待游客。远处山顶五彩的经幡随风飘扬,在阳光下闪耀着片片光芒的龙达不断飘向远方,静静伫立的甘堡藏寨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古村落文化传承,守住民族文化根
与卓克基官寨隔水相望的便是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现在主要是原土司差人、商人、民间和工艺者的后代定居于此。2003年,阿坝州政府对卓克基官寨和西索民居进行了修复,并在2008年后引入了民居变民宿的商业模式。
扎西严木初表示,自2019年新冠疫情以来,当地的旅游业受到较大的冲击。西索民居引入了非遗技艺活化当地文旅产业。三郎罗尔伍自幼在西索民居长大,在青海热贡学徒八年,回到马尔康,并在西索民居创办了马尔康索郎唐卡工作室,并将其打造为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
制作唐卡所需的矿石颜料
工作室将唐卡技艺和红色文化、阿坝州风物特色相结合,在时代变迁中赓续传统,创新表达。《红军长征在阿坝》为阿坝首幅红色唐卡画卷,主要表现红军在长征期间与当地民众的鱼水情。创作期间,阿坝州各民族的中小学生参与到创作之中。同时,工作室也在阿坝州文旅局的支持下创作了巨幅唐卡《大熊猫百图长卷》。
益西桑格,这位藏族小伙,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咖啡文化的热爱,在西索村这片充满藏族文化的土地上,开办了“七五咖啡”。在这里,青稞拿铁不仅是一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体验。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周心怡,青稞的醇厚与咖啡的香浓交织,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口感,仿佛在舌尖上跳起了藏族的舞蹈。
七五咖啡店内部
“七五咖啡”的店面装修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西索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垒石技术,展现出嘉绒藏族的特色,咖啡店的内部装饰同样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索村的变迁,不仅是一栋栋民居的翻新,更是生活方式的演进。如今,西索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藏族美食,如青稞酒和糌粑,还能体验到藏族的日常生活和文化。
七五咖啡推出的饮品青稞咖啡
文字|陈一凡 包海涛
图片丨陈一凡 张智超 周心怡
排版丨陈一凡
2023.08.14 13:45
21
2024.06
21
2024.06
21
2024.06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