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10

以戏为媒:繁星戏剧村助力成都文化传播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张堃

舞台上的灯光渐渐聚焦,一位身着华丽戏服的演员缓缓登场。他的面容涂抹着鲜艳的油彩,目光炯炯有神。随着锣鼓声逐渐激昂,演员开始在舞台上辗转腾挪,手中的折扇翻飞,脸谱在一瞬间变换,从英勇的红脸变为狡黠的白脸。观众还未从惊讶中回过神来,他又连续变了数张脸谱,在他的演绎下,每一张脸谱都仿佛有着不同的灵魂。

只见演员深吸一口气,嘴中突然喷出一股火焰,火光在舞台上跳跃,照亮了演员的脸庞,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火焰看到观众的心底。观众们屏息以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盖碗梨园》表演现场(图源:繁星戏剧村)

巴山蜀水天府地,盖碗茶馆梨园情。火光与色彩交织,惊呼与掌声此起彼伏。这是在繁星戏剧村童剧场的戏剧表演现场。定向少年儿童的“童剧场”、融合商业展览的“来剧场”和大型专业剧场“炉剧场”构成了成都繁星戏剧村的主要剧场空间。

 剧场工作台(图源:实地拍摄)

作为中国首家民营戏剧文化产业园,繁星戏剧村开创了“场制合一”的运营模式。坐落于宣武门内大街的繁星戏剧村,在北京已拥有数十年发展历史。成都繁星戏剧村成立于2019年,以“传递人文关怀,倡导文艺生活”为企业使命,是一个集戏剧创作、剧场运营、驻场演出、文创空间、音乐现场、戏剧教育为一体的跨界文化体验型剧场聚落。

“区别于北京繁星戏剧村的传统小剧场,成都的繁星戏剧村将话剧现场、文创中心、快闪空间和Off Stage结合地更为紧凑,公共空间可利用性很强,Burberry时尚走秀也在这办过。”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北京胡同到成都东郊,对于城市的选择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更多地是从文化市场层面去考虑。一方面城市需要有一定戏剧观众和潜在戏剧观众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底蕴,能尝试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城市居民对艺术文化生活也要有一定追求,这样戏剧文化才能有扎根的土壤,戏剧的枝桠才能茁壮成长。

 剧场内部(图源:繁星戏剧村)

成都繁星戏剧村巧妙地利用了工业遗址,以“遗迹重生”为理念,以原有厂房的炉窑结构为基础打造出来的“炉剧场”,是规模最大的主剧场。“炉剧场的起名是因为这个建筑原本是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炉窑旧址,玻璃元件都是在这里烧制而成的,保留了‘炉’这个功能元素,起名就叫作炉剧场。同时,剧场进出口的设计也是延用‘拱门’这种极具炉窑特征的设计元素,搭配上象征火焰的红色钢筋结构,还原出炉窑那充满力量的一面。”

化旧为宝,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剧体验的同时,也延续了工业文化气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场景感,成为了成都历史传播和城市传播的载体

 繁星戏剧村外景(图源:繁星戏剧村)

曾创下连演21场、场场爆满记录的东郊最“火”大戏《盖碗梨园》,将传统的川剧和手影戏、茶艺等四川特色演出融入到现场沉浸式戏剧体验之中,打破了对戏曲演艺喜爱度的年龄圈层,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入更广大观众视野。

成都繁星戏剧村执行导演刘浩义看来,无论是从商业上还是艺术的传承上,戏剧艺术作品与当下文化的结合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商业来说,川剧与当下主流文化结合,孕育出新的艺术内容更能符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轻松解压,寓教于乐,这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能更容易打开年轻人的市场。从艺术上讲,川剧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内容代表着以前百姓的生活表达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作品所传达的观念与时代脱节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排异反应”,这些内容便会退出大众视野中,所以内容的革新非常重要

在革故鼎新的过程中,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证当下价值观中沉淀下来的正向内容。而如何用川剧去表达这些内容呢?“这就需要用川剧的‘形’来加以包装。滚灯、变脸、水袖、蹬大缸等川剧的传统绝活都是在这革新的过程中所能运用的手段,这就保持了川剧强烈、明确的艺术特征,也保住了川剧的根本之一。”

 观众评价(图源:繁星戏剧村)

成都繁星戏剧在成都东郊记忆中央大道上接待着一波又一波人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成都东郊记忆迎来了新生,在这片充满时代印记的土地上,经历了从工业遗址到文化创意高地的华丽转型,成为了成都乃至全国的文化名片。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娱乐形式,而且在弘扬主流文化、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塑造文化品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过往记忆,亦是未来的潮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这片土地将继续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期许,在传承与创新中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创意的千姿百态。

 成都东郊记忆(图源:实地拍摄)

 

     




文字、排版|张堃

图片|繁星戏剧村、张堃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