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10
“乒呤哐啷、哐叽哐叽......” 原本废弃的老厂房里,怎么传来热火朝天的工作声?
在城区二环外,建成于1958年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了成都新进网红文化商圈:东郊记忆。这里曾生产出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见证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而今天,在厂房间穿梭的不再是本地工人,而是来这里寻找“川味”的外地游客。
东郊记忆园区老厂房(图源网络)
游客走进东郊记忆园区,除了city walk、拍照打卡,也在探寻记忆中、想象中的“川味”。
辣牛肉、贡菜、腊肉、豌豆.....这些四川本土食材与西式面包魔幻混搭,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家打着橙色灯光的小店里,店铺主理人Cossy在堆满面包的玻璃柜台前,向好奇的食客介绍每一种“川味面包”的原料和味道。
这家“川味面包店”——热活面包所处的七号楼原是技术专家办公楼,朴素的外墙、平直的窗沿向游客们述说着属于它诞生年代的故事。而Cossy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研发川味面包的“实验室”。Cossy骄傲地介绍:新口味可能是拍脑袋想的,但如何实现最佳口感却需要反复的试验。团队聚在一起想点子,试材料,尝新品,推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
同时,创新的形式也让传统川菜走向更多普通群众、走向日常生活。热活推出的“擂椒皮蛋碱水面包”,将研磨后的辣椒和皮蛋包裹在充满韧性的碱水面皮中。一口咬下,酸辣的馅料在醇厚的外皮中爆开,仿佛在味蕾上跳舞,但不至于过分刺激。上班的白领可以边走边享受到这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菜菜品。
热活面包制作的辣牛肉碱水面包
“热活”在四川话里是热乎、暖和的意思。店铺主理人Cossy也曾是一名上班族。她介绍,自己曾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对家庭的陪伴,便辞职开创了这家川味面包品牌。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她希望通过亲手制作的面包传递温暖,让每一个食客都感受到成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国潮即顶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域特色和传统中国文化交相辉映,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走进园区南端一处三层厂房,穿着汉朝传统服饰绕襟深衣的舞者们脚踏着鼓点,表演汉代宫廷乐舞《踏鼓优》,游客仿佛穿越至千年之前乐舞极盛时期的蜀都。
这里是原创沉浸式“汉唐宋文化”餐秀蜀宴赋,东郊记忆“国风潮”网红IP,开业3个月以来就接待了游客3万人次。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换上中国传统服饰,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并在丝竹管弦、歌舞表演中共同畅游蜀地千年文脉。结合蜀地特色,蜀宴赋对其内部环境和陈设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如舞台上方装饰的大型金色凤凰,即源自于西汉辞赋家、四川人司马相如所著的《凤求凰》。
蜀宴赋里,穿着汉服的游客体验古筝
国风蜀色的特色餐饮之外,东郊记忆园区还汇聚了众多明星饮品店,如林俊杰主理的咖啡品牌和萧敬腾投资的茶饮店等。园区运营方讲解员陈女士介绍,这些明星饮品店都是主动要求入驻园区,在这里开展业务。
“我们会根据具体经营内容和主理人的调性进行选择,比如这条食品街上的咖啡和茶饮店就已经饱和。”陈女士说。目前,东郊记忆园区招商已由“主动寻找”过渡至“有所筛选”,平衡不同类型、不同业务内容的店铺能够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饱满的游玩体验。
游客在厂房楼梯前拍照打卡
“虽然我不是在红光电子管厂成长的,但是作为成都的工厂子弟,来到这里工作让我很有归属感。”陈女士与东郊记忆园区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家人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投身于我国国防工业发展。
不仅仅是Cossy和陈女士这样的四川“土著”,五湖四海的游客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找到记忆中那缕乡味。来自山西的胡先生说,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工厂生活,但自己的母亲是一位“厂矿子弟”。来到东郊记忆园区,看到那些高耸的烟囱和曾经的厂房,不禁想象母亲童年在工厂生活的样子。如果母亲来到这里,看到这些工厂区域能够重新焕发生机,想必也会感到非常欣慰。
老厂房,既是时代的注脚,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它们默默伫立在这里,欢迎所有人来这里寻找自己的“川味”。
儿童参观东郊记忆园区规划展览
文字、排版、图片|李若佳
2023.08.14 13:45
21
2024.06
21
2024.06
21
2024.06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