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10

废墟中重建 铭记中前行 | 新闻学院23级国际新闻硕士师生调研汶川县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姚欣可

8月19日,2023级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项目团队前往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展开调研活动。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同学们走进熊猫谷,了解濒危生物的保护工作;到访曾经的汶川地震灾区,体悟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又称“熊猫谷”,坐落在邛崃山脉大熊猫自然分布区边缘的都江堰市玉堂镇。这里竹木成荫,溪流潺潺,自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拥有700余种动植物,是天然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一行感受了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并近距离观看了大熊猫和小熊猫。奥莉奥、勇勇、梅兰、德德等园内明星大熊猫有着迥异的个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

熊猫谷的大熊猫

 熊猫谷的小熊猫

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大熊猫的人工饲养与管理、繁殖与育幼等相关知识。近年来,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成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和成功案例。23级国新学生张夕表示,在熊猫谷从“天然氧吧”到成为社交媒体平台风靡的熊猫圣地这一过程中,她看到了游客对于大熊猫和小熊猫的巨大热情,也了解到了工作人员做出的巨大努力。

 师生一行在熊猫谷合影

随后,师生一行前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特色教育基地,见证灾后重建的家园。刚到映秀,当地就向师生一行献上了羌红和哈达,表示对远道而来客人的欢迎。

 师生一行在映秀特色教育基地合影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几乎将震中映秀镇夷为平地,遇难同胞6566人,受灾耕地面积2096亩,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部被毁,工业、农业、社会事业损失惨重。

走进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正前方是一面用汉白玉和花岗岩雕刻的巨大时钟,它以地震时漩口中学高二(三)班教室里摔裂的时钟为原型,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永久定格在映秀镇,被称为“汶川时刻”。在讲解员王群的带领下,师生一行在向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献花祭奠。

 师生一行献花祭奠逝者

灾难使生命变得脆弱,也使生命变得顽强。讲解员王群向同学们讲述了方杰老师等在震中为了救助学生而牺牲的感人事迹,也表达了对当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参与救援工作的感谢。41岁的王群是当年地震的亲历者,她表示,政府在灾后为像她一样的幸存者提供了工作机会,学校里也为她的女儿开展了心理疏导,她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与支持。

 漩口中学遗址

现年58岁的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邹凌也在映秀的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先锋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邹凌带领村民开展灾后重建,并在2018年被任命为渔子溪村第一书记。他开办爱心食堂,免费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和儿童提供营养餐,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各个灾区的数十个乡村,其动人事迹让当地人民由衷赞叹。

 师生一行聆听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邹凌的故事

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有许许多多像邹凌一样的仁人志士投入救援。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记录了从抢险救灾到临时安置再到灾后重建的详细过程,以及防灾减灾的实用知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激励着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

“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的参观体验让我们感受到,震后新生不是忘却伤痛,而是以讲述的方式纪念。”23级国新学生邢峰彬表示,以映秀纪念馆为代表的地震纪念馆不仅是当前汶川文旅的重要产业,也更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师生一行参观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

在参观完映秀震中纪念馆后,师生一行来到小镇的一处名为“茶祥子”的制茶坊里,品味着刚泡好的黑茶,听着坊主蒋维明讲述“茶祥子”的故事。自2012年建立以来,“茶祥子”一直以传统工艺、现代管理的方式,提供安全、营养的茶品。其以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大土司黑茶品牌,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代表性茶品,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蒋维明介绍,茶祥子还为各族同胞打造了社会生活的第三空间,为各族群众免费提供茶水。

 蒋维明介绍“茶祥子”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茶祥子”考察,嘱托蒋维明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做贡献。现在茶坊研制出的精品藏茶已卖到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伊朗、希腊等“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从小镇走向了世界。23级国新学生周心怡表示,这里不仅是一个制茶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交融的场所。

 师生一行和蒋维明合影

最后,师生一行来到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村,调研东西部协作来料加工基地。据介绍,2018年以来,汶川县抓住浙江对口支援契机,依托浙江丰富的康料资源和市场优势,建立来料加工致富工坊,为促进城乡居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来料加工致富工坊37个,参与加工工人1500余人,吸纳就业困难人员110人,人均增收超过2200元/月。

 方子添采访东西部协作来料加工基地工作人员

23级国新学生张堃表示,汶川县来料加工致富工坊给予了残疾人们就业机会,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自信与硬气。从来料加工到多元生产,从扎根汶川到多点开花,工坊播下了携手发展的“致富种”,开出了民族团结的幸福花。

 

 

 

文字、排版|姚欣可

图片|张智超、姚欣可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