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18.03

新闻教育学子奖获奖者代表张晔同学在第一届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本科生张晔。此时此刻,站在这个颁奖台上,荣获这项以我最敬爱的范爷爷之名命名的奖项,我感到十分荣幸。回望过去,虽然范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道德文章和新闻情怀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我与范爷爷交往的点滴和他的人生故事依然清晰而闪亮。范爷爷,是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深刻的精神导师。无论是对新闻的理想和践行,还是对人生的规划和发展,他都激励着我,激励着清新人,激励着每一位在新闻事业中奋斗不息的青年。

2010年11月22日的《清新时报》,是我和我的同学们在范敬宜院长去世后赶制的纪念特刊。这份由范爷爷题名的报纸,是我新闻生涯萌芽生长的地方。记得当年,为了这份特刊,编辑室的灯几乎夜夜长明,我不分白天黑夜的奔走,采访范爷爷的同事、好友,聆听师兄师姐们温暖而悲伤的追忆。那几天,脑海里经常会闪现出范爷爷的笑容,经常会采访完了悄悄先哭一场,再努力镇定下来写文章。其实,没有人知道的是,那时候正是我在《清新时报》身心俱疲、对新闻事业怀疑放弃的时候,但机缘巧合,一遍遍深入重温范爷爷的故事就像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爱一个地方,就是要为她奉献,爱一个地方,就是要决不放弃。热爱新闻,就要百折不挠,无怨无悔。

范爷爷纪念特刊成就了我对新闻感情上的升华,淡褪个人英雄主义的狂热,在点点滴滴、甚至琐碎繁杂中坚守新闻。今天,我已经在《清新时报》总编辑的任上走过一年,也以在学生时代收获的能力、信念和勇气获得实习单位的好评。每一次专心投入的采写编评,每一次在编辑室的熬夜审版,都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志同道合的新闻人心底最真实的“幸福”。

范爷爷常鼓励我们,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不要把目光只盯在眼前这0.5平方米,而要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年来,我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发现基层之美,在距离大地最近的地方采访,在实践中深化着对新闻的感悟。15次社会实践,7次支队长,我享受着走在路上融入泥土的感觉,因为“离基层越近,”才会“离真理越近。”

2012年夏天,我在人民日报社度过两个月的实习时光,在这个范爷爷视为“度过最好时光”的报社,我感受到前所未有价值感召。在那里,聪明且务实的同事们之间碰撞出太多有益的思考,纵然认识角度不同,具体方法各异,但他们所体现出对价值的坚守和对改革的促进,让我感受到一种高瞻远瞩、充满“正能量”的未来。在那里,常常听范爷爷的老同事带着微笑回忆起他们亲切的“范总”——他们冒雨一起吃饭,范爷爷讲着各种各样的笑话,他们饭后在金台园漫步,他们在范爷爷家附近的清香林茶馆喝茶,范爷爷在任时大力提倡新人入社要去总编室锻炼,离别时还写下一首《告别人民日报诸同志》……怀念和讨论的气氛总会让人的心的变得格外柔软、亲切而振奋。我也情不自禁的会讲起范爷爷在清华的八年。他的讲座、他的批改作业、他看到李强师兄《乡村八记》时的激动、他在病中给曾维康师兄打的电话。范爷爷拉近了我与人民日报的距离,让我在实习中不仅有满满的业务能力的收获,还有暖暖的情谊流淌。

对于2009级的我来说,历经了太多范爷爷的“最后一次”。幸运的是,在他去世前的一年半里,我曾单独请教过范爷爷关于“新闻与文化”的思考、聆听过他的入学教育、参加过《范敬宜文集》的征文、更是他珍贵的“最后一课”的学生。斯人已去,大音犹响,范爷爷永远是我追慕的榜样,激励我将新闻进行到底。

感谢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感谢第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组委会。我将获评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视为一生的荣耀和前行的力量,我愿继承范爷爷“如果有来生,还是做记者”的遗志,把新闻作为一生的事业。敬爱的范爷爷,我将永远怀念您!

谢谢大家!


编辑:ba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