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3.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学上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感谢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审委员会把新闻教育良师奖这么重要的奖项和这么高的荣誉颁授给了我,我倍感荣幸,又诚惶诚恐。因为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范敬宜先生是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界前辈和新闻教育家,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师长。获得以他名字命名的奖项,对我而言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也衷心感谢我目前受聘的中央民族大学的推荐,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赵丽芳院长、张昆特聘院长长期以来对我的信任、厚爱与支持。同时,我还要感谢我在此工作了20年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留校任教16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给予我的宝贵精神财富,包括新闻理想、专业精神和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种传承,它是前辈经验与智慧的延续与发展,我本人就从新闻教育界前辈们那里获益良多。我的硕士生导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何梓华教授,他宽广的眼界、博大的胸襟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对我在列宁新闻思想研究方面的期许和要求,更成为我此生不能推卸的责任。
我硕士毕业一留校,就留在了一个大师云集的教研室里,他们中有方汉奇教授、张隆栋教授,还有傅显明、陈业劭、张之华、郑超然、王泰玄教授,我是读着他们的书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的,对他们每个人崇敬有加。记得第一次参加教研室例会时,当时担任学院副院长的郑超然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程老师啊,咱们教研室的所有老师都是苦干出来的”,这句话几乎影响了我一辈子!后来,我在职考取了中国新闻史方向的博士生,拜在了方汉奇先生的门下。在职读博三年里,方先生广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以及鼓励学生不畏权威、大胆思考、勇于精进的态度和要求,都使我受益匪浅。记得刚开始读博时(1995年),我按照方先生开列的阅读书目看了几本之后,小心翼翼地对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中国新闻史学体系有些缺陷,不完整,只是以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为主要脉络,把其他“杂色”、“杂质”都过滤掉了,新闻史变成了简单的阶级斗争史。如果研究者把精力过多集中在两大营垒的对峙上,对新闻媒介自身规律的探讨就会少很多。说这话时我心里直扑腾,要知道,中国新闻史的学术架构是由包括方先生在内的老一辈学者共同创建的,我这样说岂不有些造次?没想到方先生特别认真地对待我的看法,他对我说: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也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他鼓励我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由他推荐发表,后来我就写了《浅析新闻史研究中的“滤色效应”》一文,经方先生推荐发表在了《新闻春秋》上。这件事对我影响深远,极大地鼓舞了我的学术信心和勇气。
我想,正是因为师辈们的榜样力量,以及他们的鼓励与扶掖,我们才能在学习和教育工作中逐渐成熟成长、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责任也正在于传承薪火,让师辈们的精神品格、学术思想和专业精神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努力。
再次感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审委员会。
谢谢大家!
2023.08.14 13:45
30
2023.10
30
2023.10
30
2023.10
2023.10.17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