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12

专题|万圣爆改“万梗节”,看见年轻人的快乐与创意

来源:清新时报 作者:蒋沛祺

今年万圣节你在哪里?

是在主题乐园和万圣装扮的NPC沉浸式互动?或者扮成喜爱的动漫影视角色和朋友一起走上街头?又或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刷到各路眼前一亮的网梗cosplay?

这或许是我们曾经印象中的万圣节——在10月31日万圣前夜扮成骷髅、小鬼、巫师等形象,扮鬼游街、互相吓唬,拿着糖果罐打趣着说:“Trick or treat!” 然而近年来,万圣节逐渐成为在年轻人中火爆一时的“万梗节”,“万圣节”这个舶来品,似乎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解放日报》对年轻人改造万圣节的现象评论道,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崇洋,更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一种基于尊重的平视,这些大胆将万圣节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年轻人们,反而是更有文化自信的一代新人。


图片

《解放日报》“狮子坐”公众号发表评论

在年轻人“脑洞大开”的改造中,万圣节成为了怎样的文化符号?


假面狂欢,在游乐园,也在街头巷尾

今年,万圣节的氛围比以往来得还要更早一些。

9月7日开始,北京环球影城就推出了“惊彩”环球主题限定活动,而去年园区的万圣活动则在10月初才开始。园区为此换上了万圣主题装饰,也让小黄人、小丑等经典IP开启了“万圣副本”,围绕万圣节的惊奇主题增加了体验活动。


图片

图源:北京环球度假区官方公众号


相较于游客爆满的暑期,由于节庆假期减少、气温逐渐降低,主题乐园迎来了经营淡季,而万圣节恰为各大主题乐园提供了节日营销吸引客流的契机。上海迪士尼的“万圣趴”活动从10月初开始持续到11月初;重庆欢乐谷的“惊魂第∞夜”活动直到11月10日才结束。

除了拉长节日的整体周期,各大主题乐园还推出了晚间票,以进一步提高单日客流。以环球影城为例,晚间体验票的游玩时间为17点-22点,主打夜幕下的万圣活动体验,而在万圣活动结束后,目前已经恢复了日常19-20点左右的闭园时间。

相较于南瓜灯、敲门要糖等传统万圣元素,一场夜色下的变装聚会,才是万圣节之所以获得年轻人认可的内核所在。环球影城早在8月底就发布了《游客装扮须知》,表示“欢迎游客在‘惊彩’环球活动期间进行造型装扮”,但需要“通过额外的安全检查”,如果出现违规,则需要更改造型否则无法入园。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有大量用户分享了自己的万圣节装扮。

“好看的衣服、好看的妆容平时穿不出去,但是就可以在这个场域下突破一点点常人的眼光,做一些叛逆的事情。”肖口带着感慨说道。今年,他和朋友去北京环球影城参加了万圣节活动,他们穿着cosplay服装,还用红墨水给自己画上了“血迹”。

不仅是在沉浸感拉满的游乐园,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走上街头,开启一场“DIY”的假面狂欢。


图片

在杭州中山北路,“人型大熊猫”正在比心 图源:小红书@dddtdyyy


图片

在武汉黎黄陂路,一个小男孩cos成宫崎骏笔下的动画角色“无脸男” 图源:小红书@栗逃碗


图片

在成都东郊记忆,一群年轻人装扮成各种模样 图源:小红书@小J呀

万圣节是一场拥抱个性的群体“出逃”。装扮可以别出心裁,却不必复杂,跳脱出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规范,就能够加入节日的快乐氛围。“换句话来说,怎么不算是成年之后一种合法的叛逆期?”肖口耸了耸肩,笑着说。同样去了环球影城的秋田有着相似的感受:“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疯一下也是可以的,很开心。”

去年万圣节期间,一位因意外而落下残疾的女生,穿着cos服、化上万圣妆,坐着轮椅来到街上,却被许多人“误认”为“花大手笔搞了个轮椅道具”,甚至来问她借轮椅用,还有偶遇的摄影师为她拍下许多照片。在照片里,她丝毫没有自卑和胆怯,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放松和自信,“轮椅不是道具,去万圣节完全没人把我当残疾”。或许这也是万圣节的意义之一,在百花齐放的多样表达中,我们看见对个体的更多尊重。


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


万圣节,梗聚会

在去年上海“万梗节”火爆出圈后,今年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了“玩梗”的行列,搜遍自己的网络“梗单”,争做整条街上最热门、最好玩的“梗王”。

图片

被玩坏的华为手机广告:“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 图源:小红书@野生大睿


图片

何炅在《向往的生活》中对黄磊烹饪豆角的“捧杀” 图源:小红书@阿希希

所谓的“梗”是流行于网络传播中一系列符号,往往内容简短却表意丰富。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中,“玩梗”能够达到和对方“心领神会”的效果。于是“梗”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在相互沟通中打开话匣子的钥匙,而万圣节仿佛变成了一场年度热梗的总结大会——明星、表情包、影视剧名场面,都变成了人们模仿的对象。在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变装模仿中,诙谐之余,也有年轻人对现实议题的关注和探讨。


图片

举着“炒粉炒饭;英译汉、汉译英”牌子出场的英专生,年轻人通过服饰妆容,调侃自己与专业的“爱恨情仇” 图源:小红书@南派四叔


图片

以“卫生巾”形态出现在黎黄陂路上的女生,借万圣节的机会,呼吁全社会拒绝“月经羞耻” 图源:小红书用户

在许多cos背后,是个体在社会中寻求自我定位时的迷茫,和试图自洽自处的努力。面对这些并不轻松的话题下,年轻人通过Cosplay的黑色幽默,进行着他们的表达、共鸣、抗争与疏解。

在网络热梗、社会议题和流行文化外,说起万圣节的变化,肖口对本土元素的增多印象最深。幽灵、骷髅、巫师等元素渲染出万圣节原有的惊悚色彩,而现在更多的中国本土元素也加入其中,“不再是西式恐怖元素的主场,比如环球影城的‘81号公馆’。”肖口回忆道。“81号公馆”是环球影城在今年万圣活动期间推出的主题鬼屋,灵感来自于传说颇多的北京历史建筑“京城81号”。“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的游客cos了一对中式新郎新娘,以前没怎么在环球见过,感觉蛮神奇的。”肖口说。

远不仅是中式恐怖,万圣节里的中国元素取材于每一本历史名著、每一部经典影视作品,乃至每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文化形象上:红红火火、会蹦金币的财神爷、财神奶,端庄威仪、凑出莫名“cp感”的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从大明湖畔匆匆赶来和皇上邂逅的夏雨荷,随着“江南可采莲”的BGM缓缓出场的“安小鸟”安陵容……这些与万圣节本无关联的中国形象,被年轻人演绎得活灵活现,为万圣“本土化”注入了新鲜而独特的文化力量。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出现在万圣节的各种中国元素 图源:小红书@动动;@Yangbeeeeeee;@Miacheng;@Your黑皮宝宝

在最熟悉不过的中国元素中,在那些看似没头没脑、没心没肺的梗里,能够看见年轻人真实的自我、切身的关切,和真挚的情感;一起穿上一反常规的cosplay,年轻人迅速建立起了群体认同,一起“发疯”、互相“集邮”(网络用语,指在漫展等活动中与喜爱的角色、人物合影)……从西方而来的万圣节,已然经过了“本土化”改造,成为年轻人进行自我表达、构建群体认同的狂欢节。


尾声

今年的万圣在哪里?在游乐园的漫天烟花下,在街头巷尾的独特cos中,也在年轻人热衷“玩梗”的欢声笑语间。

诚然,玩梗不能过头,狂欢也不意味着放肆和胡闹,我们应该看到和认可的,是当代年轻人对万圣节的有机改造,是文化包容与自信的进步。

万圣一年一度,快乐永不落幕。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肖口、秋田为化名。




编辑:m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