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2018.10

要严谨,也要温柔的鼓励

作者:王迪雯

九月二十一号,黎曼猜想被数学大师Michael Atiyah证明的消息传来,引发了数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当Atiyah的证明过程传出后,许多人认为其存在一些问题——论文细节欠缺还不够严谨;部分证明略显“草率”;用物理实验证明再扯到精细结构常数显得有点“节外生枝”等。总之,这个证明不被看好。

随后,“可惜这个证明也是错的”等言论开始在网络上发酵。不少网友认为Michael Atiyah大师老了,又有些自大,而这篇思路不清晰的论文不过是在哗众取宠,Atiyah“晚节不保”了。

诚然,面对出丑的大师,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以这样的想法揣测一位年高德卲的数学家的心态未免肤浅而刻薄。

将心比心,作为一位1929年出生,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1981年获得费尔特里奖,2004年与辛格一起获得阿贝尔奖,此外还荣获众多勋章的数学大师,Atiyah并不缺少成就和名誉,实在是没有必要通过证明黎曼猜想这种高难度的操作来给自己再挣一波名气。我更愿意相信,Atiyah坚持在八十多岁的高龄继续研究数学,更多是出于对数学纯粹的爱而不是对名利的追求。

显然,让无数数学家魂牵梦绕一百多年的黎曼猜想并没有那么好攻破。但是,Atiyah的失败应该被视作又一次对科学高峰的英勇冲刺,而不是一个笑话。

Atiyah并不是没有想过将遭到众人的非议。他曾说:“我已经得到了所有我能得到的奖项,我还能失去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冒着一个年轻数学家不敢冒的风险。”话说得十分坦然。但我们实事求是地想,敢在晚年为了攀上更高的高峰而赌上自己以往全部名誉的人,又有多少呢?因此,虽然证明失败,但Atiyah这种精神本身就足够让人感动和敬仰。

对Atiyah的嘲讽和恶意揣测,说到底其实是对一门学科不够了解和尊敬。许多人虽然不知道黎曼猜想到底在说什么,但是不妨碍他们惊叹;许多人不知道证明到底写了什么,但是不妨碍他们跟风吐槽。我们应当理解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个证明来自于一位年轻数学家呢?他或许有着充沛的激情,投入了无数时间精力只为离证明更近一点,终于他得到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却换来了一片质疑,甚至很可能是“年轻想出名”的恶劣评价,那我们会不会摧毁一位年轻数学家?

数学或许有对错之分,但对数学的探索不能因成败而苛责。在人们常常戏谑“数学虐我千百遍”的时代,我们既然可以“待数学如初恋”,为何不愿意对一位数学家多一份理解,留一份温柔的鼓励呢?

好在这次是Atiyah,一位即使是失败也无法折损其光芒的数学家。对他而言,这场风波或许将很快过去,但一场冲锋变成滑稽戏的故事或多或少都将敲打着以后的每个研究者。走向黎曼猜想证明的步伐恐怕又慢了一点。



编辑:liushu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