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20.11

致“高中生”:鲁迅不仅应该写下来,还应该喊出来

来源:清新时报 作者:刘雨桐

3月17日,一篇名为《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刷爆了朋友圈。这篇文章以高中生的口吻指责写下《武汉日记》的作家方方是“传播负能量”,并认为一个好的作家就是要回避问题,多感恩,多歌颂;即使是记录“真实的生病的武汉”,也是错误的行为: “您日记是真实”,但是真实也“应该有选择呀!”

文章还拿鲁迅举例,说明歌颂而非揭露是一个作家需要做的: “一个叫罗稷南的曾请教伟人‘如果鲁迅活到现在,他会说什么’?伟人说‘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作者同时追问: “方方阿姨,伟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您能给我讲讲吗?”

方方的回复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毛主席还在世,他一定不会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特意提到了鲁迅。但是他不仅不要以鲁迅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一句话也不说”,反而认为鲁迅的局限性在于说得太少、太隐晦。毛主席认为,鲁迅受困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统治下,不能直接表达,不得不采用“冷嘲热讽”的方式进行曲折的表述;毛主席希望文艺工作者能够在“民主自由”的“陕甘宁边区”能够“大声疾呼”,而不是鲁迅那样“冷嘲热讽”。这样看来,毛主席对文艺批评的看法,不是要不说,而是要大声说;在民主自由的解放区,不仅不要隐晦地说,还要直白地说、到处去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 “说话”不是实际工作。如果一个人想发表评论,就会被认为是“脱离实际”, “对实际工作没有帮助”。然而,恰恰相反,歌颂不能解决问题,而揭露有这个本事。批评与揭露能够让不为人所知的问题和阴暗面暴露出来,能够让公众注意和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同时给予经历困难的人民为自己发声的希望。一些重大问题的揭露还能促进制度向更完善的地方发展。的确,如“高中生”一文所说,有很多人已然意识到了武汉做得有哪些不足。但是揭露的话语,不正是给那些还不了解的人看的吗?只要还有一个人看不到,那么反思和做出改变的动力就少了一分,在这种情况下揭露就是有意义的。

有人担忧,让人敞开说话,会对动摇人民的信心,对社会建设产生影响。然而,真正动摇信心的不是说话,而是不让人说话。 “高中生”一文最大的谬误在于,它连真话都不想让人放开说,只想让人说“选择出来的真话”,歌颂的真话。这是完全错误的。揭露式的文章能够暴露问题,促进反思,进而促使一定的社会改变。而假装问题不存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使得人民对“问题能否解决”,乃至“问题是否得到了重视”缺乏信心,大大动摇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

改革开放初期,也有过一场“揭露”和“歌颂”的讨论。有人撰文《“歌德”与“缺德”》,认为“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歌颂,而不是揭露阴暗面。” 《人民日报》对此事的评论是“现在是放得还不够,不是放得太过头了!” 《红旗》杂志发表文章称,只让歌颂的文艺观,与实事求是的标准不符,更让人民出现的问题难以解决。

杀死信使的花剌子模国王迎来的不是社会的蒸蒸日上,而是亡国。新华日报曾评论称, “反动派是世界上最害怕言论自由的一个集团。”毛主席也说过, “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不知道写文章的“高中生朋友”,伟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现在明白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wu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