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0.11

《姜子牙》:怒吼后还剩下什么?

来源:清新时报 作者:王琳

国庆档动画电影《姜子牙》播出前就广受关注,上映首日即创下超过1.45亿元的票房,然而后期显示疲态,赢了票房,却输了口碑,豆瓣评分低至7.0。

究其原因,在电影的一处可见端倪。影片最后,姜子牙一步一步走上天梯,缓缓喊出: “愿世间,再无流离失所!愿天下,再无不公!”随之斩断天梯,将电影带到了最后的高潮。无独有偶,“封神”系列电影的上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结尾如出一辙 — —面对敖丙的劝告,哪吒呐喊道: “去你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这句台词成为了 2019 年网上广为流传的“金句”。

抛开两部电影不同的情节不谈,它们最后都以主人公们撕裂般的怒吼为结尾,仅从这种作结方式来看,就已经有重复陈腐之嫌。怒吼过后,主人公战胜了最初的自己,影片迎来了完满的结局,观众也深感痛快。可这声怒吼之后,剩下的是什么?

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怒吼本无可厚非。但怒吼背后,是整部电影说教似的价值观灌输。观看这样的电影,你仿佛听了一个故事,教育你要向天下的不公战斗,训诫你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然后你将这些道理打包带回家。单调乏味的道理输出,只能让观众产生千篇一律的理解阐释。而这不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带给人们的。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让每个人在观看后都有都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都有不一样的思考感悟。如果一部作品,大家看完知道的都是一样的事情,感受的都是相同的燥热和刺激,又怎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

电影不是不应该讲道理,任何艺术作品也都有其思想内核,但如此直白地通过角色的怒吼表达出来,真的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吗?优秀的作品,能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特点、拍摄手法等多方面将思想蕴藏其中,使观众欣赏过后能够感受、揣摩到,而并非明明白白地写在台词里。这不是高明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者将想说的话全部借角色的嘴说出来了,但观众在影片的故事、人物等其它任何地方都感受不到这些话和它们的意义与力量。这就造成了电影本体与思想内核的脱离。故事是故事,道理是道理。除了怒吼,创作者应在电影的故事、人物等其它地方下功夫,这是将思想嵌入电影的第一步,让电影蕴含这些思想,而不是纯粹的台词呈现。

不可否认,《姜子牙》这部电影在动画电影的特效制作上极为出彩。但是,动画只是电影的一种形式,电影成败不取决于形式,而取决于内涵。将主旨蕴含在故事中,让观众通过品味,觉出电影的意蕴;问题的答案从来不止一个,电影不应该是解题者,而应该是出题者。

创作者真正要思考的,是怎样高明地“怒吼”?或许《姜子牙》中最可惜的就是,结尾的怒吼是姜子牙发出的,而不是每一个在电影院里的人看完影片后在心中抑制不住地喊出的。


编辑:wu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