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8.04
“新宿舍的的储物尺寸是怎样的”、“之前办理的移动宽带如何处理”、“宿舍插头的位置在哪”,学生陆续举手站起来向台上负责答疑的老师抛出了一连串问题。
2017年12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学生处、物业管理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组负责老师与学院本科男生共二三十人聚在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馆204召开新闻学院本科男生搬家沟通会。学生处、物业管理中心的老师就同学提出的疑问一一进行解答。
搬家溯源
此次宿舍搬迁从2017年12月份启动,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5月份,经管、新闻、生命、新雅、人文、外文、社科、数学八个院系的男生和新雅的女生需要搬到新宿舍,整个搬家规划共涉及2000多人。
目前学校的住宿资源集中在学校东北角的紫荆公寓,加上新建的这三栋公寓楼,学校一共有49栋国内学生公寓。
据学生公寓区事务科科长王伟介绍,清华的生源一直在增加,原来供国内本科生居住的十六栋楼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住宿需求,搬家首先是要解决国内本科生住宿资源不足的问题。
除了有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存在新楼老楼住宿资源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搬新楼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改善原来住老楼同学的住宿环境。”王伟说。
经管学院的男生和生命学院的男生原来分别住在30号楼和27号楼。这两栋楼改造得比较早,住宿条件比紫荆公寓相对要差一些。
“老楼的设施不太完善,”经管学院六字班王书帆说,“比如30号楼一楼靠西侧洗漱间里没有洗衣机,没有饮水机,没有烘干机,啥都没有。”老楼的地板还是水泥地,“水泥有时会剥落,有的同学就自己铺塑胶皮的地板。”
王伟介绍,按照学校的住宿安排原则,一些院系同学住宿较分散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让院系内的同学住宿更集中。
物业中心学生公寓区事务科副科长左臣婕说:“学校住宿资源的分配采用的是本硕博分区住宿、男女生分楼、按院系集中的既定原则。”新雅书院的学生原来分散在四栋宿舍楼里,借此次搬家契机就都集中在了10号楼北楼。
据左臣婕介绍,院系集中住宿方便院系班级内的同学交流,营造学生对于院系的归属感。院系归属感强有利于教学、思想、生活等等各种管理。
“感觉集体集体感更强一些了,尤其是和学长住一层后,学生节策划和开会都更方便了。”已搬到新楼的新雅书院七字班李世豪说。
在主要问题都得到解决后,还要考虑搬家的具体问题,对于物业管理中心的老师来说,八个院系怎样安排才能让搬家次数才最少、宿舍楼五百多个床位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给入住院系等问题都需要仔细分析论证,以求最佳解决方案。
“有些院系的同学会问为什么要我们院系搬,有的院系还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搬新楼,我们就会跟同学们算算这个数。”王伟说,“为什么是你们院系搬?因为你们院系的人数和这个楼组合起来是最合适的。有些院系没办法组合到新楼去,也就解决不了问题。”
以学生为导向的家具设计
“整个搬家过程从设计、搬家的组织和服务再到环境监测,都是有学生参与其中的。”王伟说。
早在搬家的一年多前,新宿舍的家具设计就提上了日程。
以前物业中心更多是找厂家,订购市场上成型的、能满足功能需求的产品。
“现在我们借助清华多学科、学科发展水平高的优势,面对不同情况就去找不同的专家。”物业中心主任向春说,“老师很支持,同学有热情。而且同学知道自己的需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就有更好效果,这都是我们开展工作非常好的便利条件。”
家具设计是由美院家具研究所的所长于历战牵头,组织学生设计团队进行设计。参与设计的美院学生胡钰铭说:“我们团队其实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教学主任于历战老师的一个课题研究组,根据校方提出的要求,于老师来主持,团队内分组进行设计。”
胡钰铭之前参加过多次校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比如学堂路旁紫色修车棚、校内垃圾站等。这一次,他也是新宿舍家具的主要设计人。
“设计的过程中牵扯到的东西很多,我们要考虑到学生使用家具的行为,还有他们需要什么功能、需要什么空间。”胡钰铭说。
设计团队在线上线下总共收了两千多份问卷,并对一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然后调查同学原来宿舍的家具状况,整理分析同学们所需要的家具功能。除了调查同学需求,他们还会参考国内外的典型宿舍家具设计,并到家具市场进行调研,思考如何把这些产品放到他们设计的框架中,让他们设计的家具能够更好地满足同学的需要。
南区宿舍楼的家具(图片由柯雨曦提供)
设计团队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架子上贴了很多金属挂钩,整体观感比较乱。他们就设计了一个伸缩挂钩,用的时候拔出来,不用则塞回去,不占用空间也满足了同学的需求。
家具功能考虑得比较周全后,他们还要考虑形式上的设计感。学校给他们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家具能更多体现清华的文化。
“校园文化的体现是挺有难度的,我们最后选择从清华四大建筑中提取元素。”胡钰铭说。清华早期建筑中较重要的有清华学堂、大礼堂、图书馆和科学馆。带有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不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室内造型运用上“拱形”是四大建筑中很大的特点,设计团队提取了这一元素,并将其运用在新家具的设计上。
“床的护栏立板上有横向拱形的镂空造型,鞋柜侧面和贴便签的软木板造型也是拱形的。”胡钰铭说道。
第一版方案完成后设计团队听取了物业管理中心老师的意见,并通过推送文章邀请全校同学提意见。与此同时学校也组织了学生代表来提意见,设计团队再一次对设计稿进行了修改。
“其实学生的意见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我们做的设计归根结底是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的意见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胡钰铭说。
造型风格、具体尺寸落实到图纸上以后,设计团队让加工厂然后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进行打样,打样过程中胡钰铭去了两三次加工厂,依据打样的情况最后一次对图纸进行了调整,定稿后才让厂家批量生产。
“从调研到概念、方案,后期的反复调整再到最终生产和组装,整个过程下来是比较严谨的,整个设计我们也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成品完成也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家具都组装好后会做一些处理,比如对公共设施设备进行保洁,还会有专业的除醛公司来进行除醛,物业中心会也发布通知邀请学生参与到除醛检查中。
工作人员会带着学生把楼转一遍,然后让同学在每层楼选择检查两间房间。“他们让我们随便选两间宿舍来检测。”艾生权部长林师超说。他就是当时参加除醛检查的学生代表之一。选好房间后,工作人员把窗子关上,打开所有木制家具和储物柜,然后把门锁上贴上封条,12个小时后才来开封检查。
“检测结果是合格的,我们也把检测的情况张贴了通知,这样同学也可以放心地入住。” 物业中心学生公寓区事务科副科长张黎说。
新楼新貌
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搬家的院系就按照之前的安排搬往三栋新宿舍。
三栋宿舍楼的构造有些许不同,10号楼北楼非常独特,自成U型。
自成U型的十号楼北楼(段美汐摄)
新宿舍的门禁相比紫荆公寓更复杂,要先刷卡进箱体门,这个箱体小隔间大概一人转身大小,小隔间里按下绿色的圆形按钮才能打开另一扇门进入一楼大厅。与紫荆公寓门禁一开迎面是一堵墙不同,南区宿舍的一楼大厅非常敞亮。而且一楼大厅有通往地下活动室的楼梯,地下室规划成一间轻体育空间、一间交流空间和还有院系的活动用房,目前地下空间还在装修当中。
“我们站在那里或是在地上铺着报纸开会,开会‘效率’极高,办事效率却很低,事情没讲清楚大家都急着想回去了,”经管学院团委一位负责同学说“因为活动室的家具还没有运到,里面什么都没有,这对团委办公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走廊和洗漱间构成了一个“凸”字形,洗漱间外侧靠墙是一圈洗漱池和自动出水的水龙头。
“自动出水的水龙头看着很高端,然而洗衣服的时候必须一直伸手等着。”李世豪说。
里侧一边是两台洗衣机,一台标准的,另一台是滚筒式的。另一侧是饮水机。但是不同楼层的配置不一样。
“紫荆这边是一千多人配备两台饮水机,而在新宿舍楼是五百多人配备了三台饮水机。洗衣机一般是按照五十比一的比例。九号楼是总共住了五百多人,所以我们是配备了十二台,烘干机是三台。”张黎说。
淋浴间采用隔间式,“洗澡间有了隔间,对于不习惯大澡堂的南方同学比较合适。”经管学院七字班陈逸晖说。
进到宿舍,下方空间一边是实木的书桌和椅子,两层书架可以根据需要卡在不同高度的钢架上。桌下有一个小柜子,四个人的柜子可以拼成一个小桌子。另一边是衣柜和鞋柜,这里的衣柜相比紫荆衣柜的储存空间要大一倍。鞋柜上方是一个梳妆镜,镜头上方还有一个镜前灯。
两块相同的L型的“俄罗斯方块”用钢架累成踩踏式床梯,高的那一块下面有空档可以放置行李箱,梯子内部也可以储物。床上还有一个可移动的床头柜。
南区宿舍的书桌书架(图片由柯雨曦提供)
“新宿舍的空间利用效率是非常高的,装东西的地方特别多,这是让我觉得很amazing的地方。”陈逸晖说。
此外,新楼因为没有阳台、没有中厅和停车空间局促而收到不少差评。
经管学院七字班的贺朗说:“新楼最坑的一点就是没有阳台,男女朋友视频打电话都找不到地方。一到晚上,走廊上或者晾衣间里一堆人打电话通视频,大家都很尴尬。”
实际上,目前南区宿舍楼的面貌是经老楼翻修而来的,老楼的层高比现有楼层数少一层,并且没有阳台。清华地处于圆明园周边,其建筑层高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也受到了限制,而为了能让住宿规模更好地与招生规模匹配,翻修过程中学校希望能在保持原有高度不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这样一来,楼层的平均高度就降低了。
向春说:“(这样做)好处是住宿的床位增加了,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住在校内。”但同时就带来了停车位紧张等问题。
“完美的方案很难达到,我们先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床位不足,再去解决其他问题。”向春说。
新楼的房间面积大概20平方米,而紫荆的房间面积有24平方米。为了弥补空间不足的短板,新宿舍楼的家具和空间都经过精心设计,控制不了外围和总面积,就尽量在内部做文章。传统住宿只是为了休息,而跟传统住宿相对应的另一种宿舍模式是书院式,除了有休息的空间,还要满足生活学习的需求。
“新宿舍楼就是书院式的模式。会客室、讨论空间等新楼都配备了,老楼就不具有这些功能。”向春说。
让沟通成为习惯
“目前计划搬家的八个院系目前已经搬了六个,还有两个正在沟通阶段,”王伟说。
物业中心会先起草搬家草案,在搬家前一个月学生处、物业中心与相关搬家院系就搬家方案进行沟通,沟通好后,提前两周左右院系会组织征求搬家同学的意见,针对同学提到的意见物业中心会对搬家方案进行优化并确定最终搬家方案,并由院系最终通知同学搬家的具体信息。
针对搬家的方案,同学提出了很多具体的问题。有的同学提出搬家时间不是特别合适,还有同学提出搬家过程中需要物业中心提供帮助。
搬家时间安排上,会尽量考虑避开考试周等时间,一般都会考虑周末进行,减少对同学课业影响。
2017年秋季学期,新闻学院和经管学院的搬家时间原本安排在考试周之后,向春说:“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搬家工作不影响同学考试,同学考完试后再搬家。”
但是同学向楼长和院系反馈他们自己不同的意见。“同学的考试有早有晚,考试早的希望搬完我就走了,不要等到公共服务日才搬;考试晚的的同学希望之前不要考虑搬家的事,考试完了再搬,”王伟说。为了符合同学们的时间安排,物业管理中心决定设1月8日和1月20日为公共服务日,将两个公共服务日分散设在考试周的两端。
物业中心也为每位搬家的同学准备了四个纸箱子、两个袋子,并提供近五十辆板车以供更便利的运输。
“物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叫上校会研会的同学。”艾生权部长林师超说。之前有物业下午茶,还有每两周由物业牵头的施工例会,汇报一下这段时间里学校里面的施工工程的进度。
“后勤是很大的部门,同学们对这些部门的很多工作都不清楚。同学们有问题会向校会艾生权反映,老师需要收集意见会请我们帮忙。艾生权可以是中间沟通的渠道。”让同学知晓学校的工作,让老师汇集同学的意见。“这样的交流还是很必要的。”
完善服务和内部建设后,物业管理中心将把眼光投向宿舍区便民服务摊点的布局和形象升级。向春表示,目前物业管理中心还在设计方案,跟学生会、研会的同学有一定的沟通,在方案成熟后也会广泛征求同学意见。
2023.08.14 13:45
23
2024.10
23
2024.10
23
2024.10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