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18.04

三月:桃之夭夭,云胡不夷?

来源:原创稿件 作者:作者:罗美慧

中国的文化,与时节息息相关,农忙农闲,节庆祭典,都与农历时令合辙。从这个农历七月开始,我们以时令为序,整理传统中或失落或曲解的故事,以朔望为辑,回溯古老的日常生活。希望这些文字,也能让接下来的农历三月增添几分乐趣。

4月16日起即进入农历三月,惊蛰又春分,田家的清闲日子到了头,春耕便开始了。

万物复苏的季节,天气渐暖,拂去了冬天的寒意,寓意着真正的春暖花开的到来。期中至矣,我辈也当打起精神,以另一种方式劳作,以期若干月后,GPA不至于颗粒无收。

惊蛰,意指这个时节天打雷动,使得蛰虫竞相告知,惊而出走,为祸人间。各地也因此形成了一些与远离病虫害相关的习俗:山东人此时要吃生火炉烙煎饼;客家人则吃“炒虫”,即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炒豆子或炒米谷;在山西过惊蛰则务必吃梨——除了为了赶走虫害,还带有“离家创业”之意。

惊蛰这一“除害”习俗,在广东、港台、东南亚等地还衍生为祭白虎,即“打小人”。古人祈求用白虎的力量镇压苏醒的蛇虫鼠蚁,赶走小人,驱赶霉运。现在相信风水的人还会在这段时间拿黄纸放在包里,以祈求生活顺利。

惊蛰当头,气温逐渐回升,各地便愈加暖和起来。此时人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使得耗氧量增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清华园子里的少年,怕不是经常在早八点哈欠连连——这种抵御不住的疲倦即为“春困“,可与“夏乏”“秋盹”“冬眠”并列四大害。不欲被其侵扰的学子们还是得养成早睡的习惯,切莫沉迷学习,熬夜刷题,日益肥胖。

北方的三月天更比别个不同。此时阴寒未尽,朔风不止,古人一直都有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的说法。今年三月份纷纷扬扬的大雪更是提醒大家这段时间不要急于减少身上的衣服,需得格外注意温差,小心预防感冒和流感,既民间所说的“春捂”,天气佳时方宜出外踏青。要过好三月,请乖乖遵循天气预报的指示,该带伞带伞,该添衣添衣。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据不可靠记载,象征着远古时代至高权力的黄帝便是在三月三日诞生。或许正是这一传说催生了诞于三月的上巳节:“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袚禊登高。”

古时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到河边野餐,将酒杯投入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待下游等候的人将其拾起,将酒一饮而尽,叫“曲水流觞”。也有说法是把禽蛋或红枣投入水中用同样的方式顺流而下,分别叫作“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

虽然上巳节并非举国同庆,但壮族擅歌的儿女却在这天盛情庆祝传统歌节“歌圩节”。

传说壮族歌仙 “刘三姐”经常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三月初三,恨她的财主们派人在刘三姐上山砍柴时砍断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她,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三天三夜。这也成了如今壮族小伙伴们理直气壮地享受三月三小长假的理由——“我们寨子等着我回去唱歌呢!”

三月又名季春、桃月、桐月、蚕月,俨然是花开的季节。《诗经·郑风·溱洧》有云: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三月像个灵动的少女,决意在这个春天为自己寻个如意郎君,同桃李一道嫁与春风。

她为路过行人花开一树又一树,但驻足观花的人却未必愿意伸出手来触摸——某些时候三月的风依旧沁凉,使人联想到“十指不沾阳春水”:古人比喻这个时间不必亲自洗衣服的女孩十分娇贵,倒也是十分合适的。

年复一年,许多三月的故事被重新娓娓道来。今年的三月,又见林荫大道绿叶满缀,还待水木清华荷花盛放,春天蕴含的能量逐渐盛放。

晋·乐府古辞《盂珠》有云:“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花儿大都等着人间的四月天才肯交付自己攒了一年的春色,只有桃树梨树实诚做树,愿意在此时就开好一树又一树的花儿来——当此清风拂面,梨花做雪,桃之夭夭……试问君子,云胡不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gengzi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