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18.11

足协又出新政:职业化,我们在路上


10月25日,中国足协印发了最新版的《中超商务管理规定》,要求从2019赛季起,球衣背面号码上方必须印上球员的名字。此外,在一个赛季中,球衣广告更换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球衣背后号码上方印球员名字,是世界足坛的通行做法。然而在中超,这一位置却被大多数球队留给了广告或是队名。这样的做法闹出了不少笑话,例如阿根廷足协就曾在推特上把“华夏幸福”当成了效力于河北华夏幸福队的该国球员拉维奇的中文译名。


球衣上的乱象,还包括球队可以随意更换赞助商广告。最著名的事件,当属在2015年亚冠决赛中,恒大擅自将胸前广告从赞助商东风日产换成了自家的恒大人寿,并在比赛开始前一分钟才邮件告知东风日产。


从1994年甲A联赛成立至今,中国足球职业化已走过了24年的道路。但是,中国足球“不职业”的闹剧却从来没有停息。人们曾经错误地以为,职业化就是商业化,只要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中国的足球水平和联赛水平就能水涨船高。但是现实却是,最早打出“金元足球”牌、累计投入在当时也是最多的的广州恒大,却在亚洲的最高舞台上演了最不职业的一幕。


事实上,联赛的职业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它包括联赛的运营、球队和球员的管理、青训体系的建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我们的联赛还存在太多有待规范和完善之处的情况下,大量的热钱就蜂拥而入,由于缺乏与之配套的规章和机制去管理,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诸多乱象也就接踵而至。


正因如此,此次足协关于球衣上广告的新政,不是对商业化的削弱与限制,而是对商业化的规范与完善。虽然短期内赞助商收获的利益可能会减少,但长远来看,一个良好的商业秩序才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球队和赞助商签订的合同不是卖身契,但契约精神远比一时的商业利益重要。球衣上不是不能印广告,但广告只能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姓名代替广告出现在球衣背后,实则在昭示:联赛的焦点在于足球本身而不在于资本的博弈。毕竟,观众是来看比赛的,而不是来看广告的。如果观众一场比赛下来只记住了赞助商的名字却没记住球员的名字,实在是对一场足球比赛莫大的讽刺。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与欧洲顶级联赛、近邻日本韩国相比,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步伐已经远远落在了后头。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超联赛也在慢慢地进步。印名字、换广告这些小事虽不足以使联赛管理落后的现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改变的勇气和决心。虽然职业化的目标遥遥无期,虽然职业化的道路注定漫长,中国足球总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

 

 



编辑:liushu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