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18.12
11月23日,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的两位创始人发表了对中国民众的道歉视频,在结尾用中文说:“对不起。”D&G在过去几天里打出的一套滑稽操作让人好气又好笑,现在它道歉了,我们不禁要反问一句:然后呢?这个道歉究竟有什么意义?
首先,对D&G自身,这个道歉毫无意义。11月21日,在D&G辱华事件被爆出后,除了原定当晚在上海世博馆的时尚秀被取消外,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均已下架杜嘉班纳品牌的所有相关商品,这意味着除D&G中国官网外,该品牌在中国地区的重要电商销售渠道被全部切断。品牌的节操如同泼出去的水,丢了就再难收回,这一事件将对其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打击。
而对中国来说,这样的道歉也显得诚意不足。回溯整个事件经过便知,D&G的道歉不过是一场拙劣的苦情戏。当“起筷吃饭”的宣传片引发了中国乃至亚洲人民的不适时,官方解释缺位,取而代之的是设计师Stefano Gabbnna在ins上不堪入目的辱华言论。即便私人言论不能代表整个公司,D&G却以愚蠢的“盗号”借口公关,通篇声明只有“不幸”而没有歉意。直到其产品在中国遭到强烈抵制,D&G才终于发表了避重就轻的道歉:“面对我们在文化上理解的偏差,希望得到你们的原谅。”显然,将筷子故意描述成“小棍子形状的餐具”等不合适的做法不是一句“在文化理解上的偏差”就能开脱的,D&G也没有就设计师个人言论和其之前的不坦诚道歉。仅就几次官方回应来看,足见其背后畸形的价值观:是否尊重一个民族的文化,取决于其商业价值。当“对不起”实际意味着“怼不起”,D&G只是对人民币低了头,这样的道歉难道应该被中国接受吗?
“对不起”三个字常常是廉价又脆弱的,与其靠市场规模换来虚情假意的道歉,不如思考这整件事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意义:作为一个自尊自强的民族,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然发生巨大变化,却仍有怀揣恶意的人企图塑造中国落后的刻板印象,从一方面来看,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具有局限性。过去的文化作品固然受到过世界的认可,却不免带有“过去”的时代烙印,而新一代“年轻”的文化输出还在路上,尚且没有一项能体现新时代中国图景的文化作品深入外国朋友心中。
而反观D&G宣传片背后病态的文化优越感,也正是源于意大利凭借西方文明的历史土壤培植了世界上最多的奢侈品品牌,让世界以米兰之尚为时尚。目前,我们的文化传播面临着被“标签化”的窘境,西方人只需要凭借“熊猫”、“功夫”、“青花瓷”这些简单的中国元素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文化的万象乾坤、日新月异,他们并不关心。简单地挪用文化元素纵然有时能实现中西文化的接洽,但其背后隐含的逻辑依旧是深入了解和平等尊重的缺失。当D&G的行为刺痛了我们,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文化输出在纵深方向上的要求,追求文化间的深入交流而不是被标签化地接受。同时,要谨防跌入“致敬”中国文化的商业陷阱,不如以更主动的姿态打造真正蕴含中国文化的品牌,那些企图“快消费”中国文化的行为自然就相形见绌。
从另一方面来看,D&G事件后抖音微博上出现了一些冲进D&G店铺对工作人员和顾客大肆辱骂的视频,可见我们还缺乏一个自信从容的文明应有的“高姿态”。如果自己都“端不住”,又怎么要求世界的尊重?经济实力是基础,对外要让文化“走出去”,对内要让文明“立起来”,我们才能得到真正平等的尊重。
D&G事件里我们毫发无损而对方满盘皆输,固然可作茶余饭后的笑谈,但不如放弃对一个毫无意义的道歉的纠缠,回头审视一下自己,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明天的自信和强大。
2023.08.14 13:45
23
2024.10
23
2024.10
23
2024.10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