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11
日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与亚洲学院成立仪式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透露,教育部将出台新规,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连续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被清出教师行列,同时表明要加大毕业和课程难度,让学生“天天睡大觉、打游戏、喝大酒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这样一条显然有助于改善高校学风的规定,却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质疑点主要有二:一是规定过于严格不人性化,二是教育部不了解高校学生现状便空谈加压。后者我们且先按下不谈,单就先论条规本身是否过于严苛。
何谓人性化?依部分网友之见,有些教授不适合讲课,科研才是他们展现自身实力的领域。可是,这种认知本身便揭露出了当前高校学术界的问题。教师的本职就是教书育人,但学术界一味重视研究成果,导致无论是擅长教学还是擅长科研的教师都只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术产出之中,久而久之就培养出了一批“醉心学术,无心教学”的教授,可是这种学术氛围带来的并非高质量的论文,二是以论文数量取胜的恶性博弈和对人才培养的忽视。
在这样的高校学术氛围之下,看似强硬的新规反而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只有让教师将重心回归到日常教学上来,才能够更好地起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功能,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教师评教标准多元化,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的公平发展,还能改善重科研而轻教学不良风气,使得两个方面都能够健康发展,这样逐渐改变学风使得教师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喜欢的领域努力而非仅仅局限于科研,对教师来说难道不是更加人性化吗?
但这一条规定还远远不够,纵使强制要求教授授课,也会出现代课、博硕讲课、念PPT等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不擅长教学”来为他们开脱。给本科生上课本就应该是教师们的基本职责,学校方面也应该有相对应的条规来与之配合,唯有多方达成共识,才能让基础高等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使得整个学术界环境得到净化。
本科的教学其实更多地是起到引导和激发兴趣的作用。让教授去给本科生上课,不仅是希望他能够传递知识,更多地是希望教授能够以其独特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投身科研并找到自己的兴趣,激发其求学求真之心,这在长远来看也是有利于学术研究的。
回过头看严格要求课程之规,它并非仅仅针对学生,更多地可能是在要求教师在给本科生授课时能够严肃对待课程。加大课程难度即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布置能够体现出区分度的作业,避免出现所有人同样成绩的“和谐”场面,这对于不认真授课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加压。
此次出台的新规,正是在高校探寻教师评教多元化道路上官方给予的制度保障。当然这条路的终点也并不在此,而应当是我们所希望的教研共同发展、学术界清风正气的未来。
(封面图来源)
2023.08.14 13:45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