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19.12
近日,加拿大航空公司要求乘务员在机上播报时,不再使用沿用已久的“女士们先生们”这一称呼,而直接改用“大家好”,以消除可能存在的性别、跨性别歧视问题,一时间引发热议。
表面上看,由于社会进步,越来越多跨性别、第三性别人群得到尊重,单纯使用“女士们先生们”忽略了这一群体的权益,使用模糊的“大家好”确实能一定程度体现“平等”。但我们也需警惕,这一称呼的改变,真的起到了好的效果,还是只是浪费社会资源的某种政治手段呢?
说起LGBT(性少数)群体,其实在人类社会中早已有之,就连传统守旧的古中国也有魏王“龙阳之好”,汉哀帝“断袖之癖”这样的史料。LGBT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合理的少数群体,不应该被视为洪水猛兽一般除之而后快,但也不应因为善待他们而牺牲主流的、大群体的利益。百度词条中对平等这样定义:“平等是指社会主体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具有相同的发展机会,享有同等的权利”平等本就是相对的,也是主观的,我们不可能提出一个让所有人、所有群体都感到十分平等的方案,只能在大的公平原则上进行协调。而对占比更多的社会群体投入更多的关注,恰恰更符合平等的概念,他们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的力量,他们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是理所应当的,只要不忽略少数群体的利益,不对少数群体进行排斥和迫害,就已可算是文明社会。强行平等而牺牲多数群体利益,矫枉未免过正。
同时,将沿用多年的惯称因为话语权问题而更改,还涉及民风导向的问题。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提出这样的疑惑:中国从夏商周到诸子百家,秦汉一统到大唐盛世,一直走的是社会发展的快车道,领先世界,为什么后来一直停滞不前,渐渐被迅速崛起的西方超越呢?曰:民智未开。伟人标志时代,而人民改变时代。如果人民的思想不进步,国家的水平只会一直原地踏步。西方由于迷信宗教耽误了中世纪的发展,直到文艺复兴才开民智,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中国由于迷信政治耽误了近代以来的发展,在政治体制、诗词歌赋上的创新改革层出不穷,却迟迟没有进行科学技术的革新。而只要人民的意识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发展的速度将不可限量,我们从西方工业革命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回到这一事件,“女士们先生们”这一耳熟能详的称呼,早已不只有字面的含义,而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和符号,连它也要立刻为“政治正确”让位,很难不让大众产生“名正才能言顺,放下手中的事先做自由斗争”这样的想法。此种先河一开,后果不堪设想,历史先例,数不胜数,在需要警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社会环境里,这种暗示将成为和平的毒药,也将鼓励更多无谓的斗争,比如进一步的平权,进一步的“改名”,荒废掉更多本已十分稀缺的生产力。
退一万步,不考虑长远的影响,就改动目的本身,其效果也未必能达到。老子有“阴阳相生”之说,拉丁语系也有“阴阳格”的说法,充分说明古今中外都承认并欣赏差异,差异才是推动进步的源泉,没有差异的社会就是一潭死水,固然不能更固化更腐朽了,但也永远失去了发展的可能。“女士们先生们”让“大家”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分工明确,有血有肉,性格各异,各司其职的个体的集合,性少数群体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认同的位置,并努力结合自己的特点,适应社会,造福社会;一句“大家好”混杂了所有的可能,只让人感到政治口号般的空洞无力。这样的改名真的能取到预期的效果,还是只是吃力不讨好呢?
改称“大家好”是否“真的好”,还望深思!
(图片来源网络)
2023.08.14 13:45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