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019.03

AED进清华 迈出校园卫生建设的一大步

来源:清新时报 作者:潘懿锟


根据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公众号的消息,341台AED即将被引入清华校园,守护全校师生的安全。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在校园多处看到正在安装的AED。

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与医院中专业除颤器不同的是,机器本身会自动判读心电图然后决定是否需要电击。这使得急救零基础的大众也可以操作AED,对突发病情的病人展开急救工作。

AED主要针对的病症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当下,许多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身体素质低下,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这些学生生命的一大威胁。我们迫切需要有力措施为学生保驾护航。

这次行动可以算是清华大学的“PAD计划”。根据该计划,校方会在人口密集场所安装足够数量的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便当心脏骤停发生时,公众能够及时使用 AED 进行抢救,从而提升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

此次AED的引进对于校园和中国医疗卫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这无疑彰显了学校和校友对广大清华学生、教职工的生命健康的关切。在此次计划的实施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和校友徐航对于学生生命健康的关怀。仅从价格看,一台AED的价格从2-4万不等,300余台算下来费用约在1000万元左右,委实是一笔数额不小的花费。此外,设备在布局位置上也颇有考究。学习生活区域、清华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小、住宅区等都有涉及。其分布结合了清华的实际建筑布局,以严格地遵循美国心脏协会规定的“AED要在3分钟内取用”之标准。而且,学校同时上线微信小程序“AED设备导航”。其上标识了每台AED所在位置,可以一键导航快速获取AED;基于此程序还可建立校园急救网络平台,把所有具备急救能力的师生都收录在内,遇到突发情况,便可快速发布救援,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其次,这是对学生急救知识的一次普及,也是我国PAD进程迈出的坚实的一步。美国从90年代起开始设立PAD项目,并对于公共场所安放AED有相关法律规定。日本从2004年开始在公共场所安装AED,到2013年时,设备数量已达428821台。然而,PAD计划在我国推广的进度并不可喜。目前,我国仅有上海市在《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对AED救援提出了明确的规范。中国的AED仅见于机场、高铁车站、部分地铁车站、消防局救护队和军中卫生队。不仅设备覆盖率不足,即使在有所覆盖的地区,人们的意识也相当匮乏——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首都机场早已安装了AED。本次PAD计划的施行得益于著名校友徐航捐赠AED设备341台,捐赠训练机10台,并联系北京市红十字会针对校内学生、教职工进行相关培训,委托北京三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数量之高,力度之大在我国校园内部乃至中国都十分罕见。

更深层次讲,这是一种急救观念的传递。仅仅一天,红会开放的3场规模的AED培训已全部爆满,预计覆盖600人次,足见清华同学的学习热情。从原来对于急救知识匮乏,不懂得也不感兴趣,到现在积极报名培训,自觉提高急救能力……我们更有自觉意识、自主意识,完成了从冷漠旁观到愿意主动伸出援手的转变。相信这种急救观念的传递能够让校园变得更有人文温度。

清华在健步迈向“双一流”的过程中,同样注重校园内应急救援的保障和水平,相信这份对于医疗健康的关怀必定会为园子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封面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qx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