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5.08
探索福建国际传播新实践:
移动社交赋能,多域联动传福四海
成立短短两年内,福建省国际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海外核心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达1800万,斩获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不断让外国人听到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
矩阵建设:打造全球传播“强磁场”
海外社交平台是中心的有力抓手,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关注,又帮助中国内容创作者出海。
早上七点,晨光熹微,一些台胞准时登录社交媒体,在“妈祖”相关账号帖子中留下祝福。不止是妈祖,关帝、茉莉花、牛角梳等特色文化符号常常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
张世先创作3D立体画火遍全网,中心扮演起MCN机构角色,以官方媒体的身份参与和帮助民间网红账号的内容创作及作品传播,鼓励他们多多创新、弘扬正能量。签约后的一年内,张世先的海外油管平台订阅数便达到了540万左右,作品总播放量达40亿左右。
中心构建起多层次的传播矩阵,形成了“核心账号+垂直领域账号+民间网红”的立体格局。
内容创新:以多元视角解码中国实践
讲好中国福建故事,中心不仅向历史文化寻根,同时也记录下时代的脉搏,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容IP。
“四海传福”便是其中的代表。该系列作品通过讲述福建人在海外的奋斗历程及与当地人友好和睦相处的故事,促进了中外民心相通。而“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系列则以宁德时代电池、“晋江经验”内容等为切入点,用产业“小”故事诠释发展“大”理念,向全球南方宣介中国方案。
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不能只是中国人,有时“借嘴说话”也具有说服力。中心推出的微纪录片“smile”通过外籍人士在闽生活视角展现中国发展,斩获了北京国际电影节文化出口板块一等奖,并被外交部官方公众号推荐。
融合传播:构建两岸与国际联动的新格局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文同宗,中心及时把握社会热点,快速响应并推出观点性内容引领主流舆论。例如,在2023年举办的亚太大师运动会上,中国台湾青年、跆拳道运动员李东宪在比赛获得一枚铜牌。领奖时,他将整齐叠好的五星红旗展开举起,自信地站上了颁奖台,这一幕迅速成为两岸热议的焦点。在无数大陆网友点赞的同时,亲绿媒体却对其口诛笔伐。福建媒体闻讯后立即组织力量对这名生活在厦门的青年进行了专访,形成视频作品《李东宪:我怕台湾人忘记回家的路》。李东宪在访谈中表示,“作为中国人,我非常骄傲”。该访谈取得了正面的报道效果,并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平台创新:“福通五洲”打造服务型传播标杆
福建是“侨胞之乡”,为进一步利用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用户,打造了一款出入境信息服务平台“福通五洲”。
该平台致力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福船”。它不仅有网上办事、风险预警、文化分享、商务预定等功能,如通过一键求助功能可联系当地领事馆,目前已覆盖145个国家和地区的实用信息。据了解,“福通五洲”月最高活跃用户超12万,荣获了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类唯一一等奖。
八闽大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国际传播正以“大外宣”格局推动中国故事走向纵深。从内容创新到机制构建,从平台建设到生态培育,福建的创新做法为地方国际传播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福建声音”。
文 | 王雪莹
2023.08.14 13:45
09
2025.06
09
2025.06
09
2025.06
2025.06.19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