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5.08
当人们走进福州三坊七巷,霎时就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着的清淡茉莉花香。在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街巷里,茶馆、奶茶店、花摊、香包铺,几乎每一处都藏着茉莉花的影子。游客手里捧着一杯茉莉茶,身上别着新买的花串,空气里氤氲着茉莉花独特的淡雅气息,仿佛给这座城市定下了专属气味。
三坊七巷入口处茉莉花茶店铺门口,摆放着新鲜的茉莉花
花香入巷:福州与茉莉的百年情缘
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早在宋代,福州地区便已开始种植茉莉,在明清以后,茉莉花及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从清代起,福州茉莉花茶就因其香气悠长、工艺独特而被选为贡茶,深受慈禧喜爱,并一度远销海外,成为福州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外销产品。三坊七巷的一位讲解员透露,福州的茉莉花茶以“印制”(也称“窨制”)工艺著称,这是福州茉莉花茶与其他地区茉莉花茶最大的区别。
“窨”(xūn)是福州特有方言字,意为“以香熏茶”。窨制的核心是在鲜茉莉花自然开放,与茶叶进行反复接触,使茶叶吸附花香、提升茶味,达到“茶引花香、花益茶味、茶花交融“的境界。
福州茉莉花茶对原料的要求极为严格,需在傍晚时分采摘含苞欲放、未全开的花苞,要求花形饱满,洁白无痕,香气醇正,且无雨水淋湿;茶叶通常使用烘青绿茶,要求茶坯干燥度适中、香气清幽。福州茉莉花茶可多次窨制,这是一种被称为“多窨多得香”的传统工艺。
窨制好的干燥茉莉花茶叶
老茶新饮:在变化中延续的茉莉味
今天的福州,也正在尝试用新的方式续写这段关于茉莉的故事。
春伦名茶坊巷店是福州本地一家著名茶叶店。“春伦”是福州本地的老字号品牌,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背后的春伦集团创立于1985年,是全国知名的茉莉花茶传承品牌,该集团拥有数千亩生态种植基地、多家文创园以及直营体验店,见证了福州茉莉花茶的起起伏伏。
巷店里,工作人员正向顾客介绍不同窨制次数的茉莉花茶。四窨、五窨、七窨、九窨,每增加一次窨制,香气就更浓,每一百克茶叶的价格就随之上涨400元左右,主要作为高端伴手礼售卖。
春伦名茶坊巷店,一位店员正在忙碌
除了传统茶叶,春伦也推出了年轻人喜爱的奶茶产品。据店员介绍,店内卖得最好的产品是“福州茉莉茶奶”,以及和咖啡融合的“茉带耶·茉冰萃”。店内还有免费领取茉莉冷泡茶的活动,茉莉的元素充斥在几乎每一款产品里,不少游客被飘散的茉莉香气吸引而来。
“在2019年左右,我们就开始把传统茉莉茶和奶茶做结合,”一位店员介绍道,“现在不少人一杯奶茶一罐茶叶都买,游客买来送人,本地人图个方便也会来。”奶茶单价不高,但走量快;传统茶叶虽然客单价高,但消费人群明确,春伦正在这两种人群之间寻找平衡。
“春伦名茶”的茉莉花茶叶柜台与奶茶柜台连通
另一家本地茉莉花品牌,“最美是初见”,则采用另一种思路。这家品牌强调自己拥有完整产业链,茶叶原料和花都由自家供应,品质稳定,也成为不少奶茶品牌的原料供应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的七窨茶是店里的主打产品,许多顾客都慕名而来。
街头的摊位也是福州茉莉文化的一部分。“这些花都是当天早上新鲜到货的,福州本地的花苞饱满、香气足。”在南后街,一位摊主展示着自己手工包好的茉莉花串。她说,游客喜欢买回家泡水、插瓶、或直接系在手腕上拍照。
三坊七巷的景区讲解员透露,从小到大,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常喝茉莉花茶。“只是现在方便的饮料太多了,年轻人不一定愿意花时间泡茶。”她偶尔也会买瓶装茶饮,但觉得花香远没有本地现泡的浓。她说起福州和广西的区别:“广西的花有时是直接泡在茶里,我们这边看不见花,但香气更细腻。”
从林徽因到MoliMoli:一朵花的文化想象力
有意思的是,茉莉花在福州人的记忆中也往往和一段段城市故事交织在一起。比如“春伦”店铺门口的一块展板,画着福州女孩林徽因和英国建筑师在闽江边赏茉莉的情景。他们因花香相识,一起在浦下茉莉园散步,安泰河边唱歌。这段略显浪漫的往事,被本地品牌进行视觉再创作,也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共鸣。
“茉莉”已融入福州居民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在推动茉莉花产业发展上也做出不少努力。通过建设茉莉花茶产业园、补贴花农、鼓励企业创新等方式,试图盘活整个产业链。2022年,“中国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福州茉莉再次踏上“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书与价值宣传。
文化传播也不止于此。福建省国际传播中心唐征宇主任提到,人民大会堂的茉莉花茶,就来自福州。而他们制作的“MoliMoli”海外栏目,名字本身就来自“茉莉”的音译。这个栏目用短视频的方式,向海外观众介绍包括茉莉花茶在内的福建文化内容。他说,很多国家的观众最早接触中国文化,可能就是通过那首《茉莉花》,“它的形象本身就很东方,很亲切”。
三坊七巷随处可见的茉莉花摊位,售卖香包、手串等新鲜茉莉花制品
香气之后:古老产业的现实与未来
不过,福州茉莉花产业的现实状况并不都是顺风顺水。一方面,本地茉莉花产量有限,成本较高,市场上一些花材其实来自广西、广东等地。春伦的店员坦言,虽然自家产品坚持使用福州茉莉花,但对一些中小商家来说,采购外地花成为降低成本的无奈之举。
另一方面,在年轻人主导的新消费趋势中,茉莉花茶的吸引力也在面临挑战。不少消费者更习惯于瓶装饮料、速泡茶包,真正愿意泡一壶七窨或九窨茶的人并不多。“懂的人越来越少,愿意慢下来的人也越来越少。”一位摊主说。
在三坊七巷,文创与茶饮的融合已成为新的尝试。茶馆售卖的香包、文具、冰箱贴都印着茉莉花图案。在“最美是初见”茉莉花茶文化馆,电视循环播放着花茶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历史,也有图文介绍茉莉花茶的制作阶段,以及老佛爷慈禧如何喜爱茉莉花的故事。不少游客会购买带有“最美是初见”字样的帆布包、明信片留作纪念。但这类产品能否转化为产业持续增长的动力,还需市场检验。
夜晚的茉莉花摊位前,游客仍络绎不绝
从贡茶到奶茶,从街头香包到文旅展板,茉莉花见证了福州的过去,也参与着它的当下。它可以是游客手中轻盈的伴手礼,也可以是老居民家中常泡的一壶茶。花茶的形式不断迭代,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花时间泡茶、喝茶、讲茶,茉莉香气就仍萦绕在福州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字、排版 | 高可婧、孙航
图片 | 高可婧
2023.08.14 13:45
09
2025.06
09
2025.06
09
2025.06
2025.06.19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