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5.08
福建福安的坦洋村,是一座承载着百年茶道荣光的重镇。这里出产的坦洋工夫茶,曾沿着古老商路远播东南亚与欧洲,更以卓越品质成为英国王室的特供茶品,在世界茶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经近200年的岁月沉淀,坦洋工夫茶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底蕴代代相传,至今仍焕发着旺盛生命力。对于当地茶农而言,这份延续百年的茶香不仅是祖祖辈辈的技艺传承,更是支撑生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依托。
凌江国今年38岁,是研映红茶叶有限公司的经理,他的父辈和祖辈都以种茶、做茶为业,他和哥哥也接过了“交接棒”。“这是一种传承,”凌江国指着桌上摆放的一罐茶叶继续说,“这个茶虽然还叫坦洋工夫,但实际上和清朝时期坦洋村热销出口的茶叶不是一个东西。”
在凌江国的记忆中,小时候父辈采茶和管理茶树都依赖人工,如今机械化工具已经走进坦洋村的茶园。除了机械化,智慧化也是新的趋势。目前,部分茶园里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茶树的生长情况,自动检测和采集园区的病虫害情况。
现代科技有力地促进了坦洋村茶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坦洋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6万元。
此外,坦洋村还联合六个村落打造大坦洋片区,带动周边村落茶产业的发展。该片区以坦洋村为核心,茶园面积约2.1万亩,七成以上村民从事茶产业。2024年片区集体经济收入达51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万元。
除了种植技术,制作工艺的改良对坦洋工夫茶的长久传承同样意义非凡。以现今热销的“金牡丹”为例,这一枚小小的茶叶上凝聚了坦洋制茶工艺的蜕变故事。“金牡丹”浓郁的花果香气除了茶种的改良,主要源自一道工艺的改变。
摇青,作为乌龙茶的核心工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被坦洋村人融入“金牡丹”的制作过程中。这一道工序不仅费时,还极为考验制茶师的技艺,它能有效地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从而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金牡丹
今年是王振康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的第27个年头。从大学毕业后,他就一直深耕坦洋工夫茶的工艺改进,见证了坦洋工夫从“看天摇青”到“精准摇青”的蜕变。
“我认为我做的是难而正确的事,利用研究所得助力坦洋村茶产业的长足发展,于我而言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王振康这样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
然而现在重焕生机的坦洋茶,曾有一段难熬的日子。
彼时,坦洋村因茶而兴,工夫茶凭借优良品质风靡欧洲,成为英国王室特供,并于1915年斩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书写了早期的辉煌。
然而近代以来,罗伯特福琼窃取茶种与技术助印度建立红茶产业,中国红茶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加之抗战期间,茶叶航道受堵,茶行倒闭,茶农失业,坦洋茶业陷入谷底,茶号仅存11家。
百年浮沉里,像凌江国、王振康这样的坦洋人艰苦奋斗,立足种茶、制茶,融入科技力量,矢志将优质的红茶再度带向世界。
“坦洋,要当带头羊。”
如今,这壶茶的茶香依旧,甚至沏出了新滋味。
“以古茗、茶百道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多采购金牡丹作为茶底,”凌江国透露,“因为真正能做好奶茶底的只有红茶。”近年来,为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对茶饮品质的追求,新式茶饮行业加速茶基底升级,仅金牡丹原料年交易量就近1.8万吨,销售额达40亿元。
除了将茶叶外销,坦洋村更着力培育本土茶饮新业态,以多元姿态拥抱市场。漫步村中,“遇见坦洋”、“不时与福”茶馆等茶饮店各具特色,0酒精的啤啤茶、醇厚的红茶冰淇淋、精致的茶果子等跨界产品陆续涌现,古老的红茶变得更“年轻”了。
今年是“遇见坦洋”创始人陈香雪随她丈夫返乡创业的第二个年头,这份选择源于他们与这片土地的深厚羁绊。
“我的先生是福安人,家人早年在社口国营茶厂工作,从小听着茶厂故事长大,茶香早就刻在记忆里。”陈香雪说,而更打动她的是福安作为茶业原产地的独特优势。
谈及未来的经营计划,她补充道:“不只做受欢迎的茶饮店,更要让坦洋工夫守住传统根脉,在新时代长出新枝芽,成为中国传统茶创新力量的一份子。”
“遇见坦洋”的新式茶饮
坦洋村的探索,正是中国茶产业守正创新的生动缩影。
从北京老字号吴裕泰与双合盛联手推出茉莉花茶精酿啤酒,让非遗茶香融入现代饮品;到湖南安化将黑茶制作技艺搬进景区,游客可亲手参与千两茶踩制,感受非遗魅力;再到杭州径山茶推出“径山茶宴・茶汤会”,游客可身着汉服沉浸式体验宋代茶礼,中国各地传统茶产业都在竭尽全力探索新发展路径,守“旧根”、寻“新路”。
《2024-2025年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及消费者洞察行业报告》显示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保持连年增长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3511.8亿元,预计2028年可达到5309.6亿元。除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传统品类,茶品呈现出更多元的选择,如速溶茶、袋泡茶、茶酒、茶点、茶化妆品等衍生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即便新式茶饮成为行业趋势,“未来茶产业最关键的,仍是要做好一杯有记忆的茶,让人喝过念念不忘。”王振康切中要害。
这份“念念不忘”,不仅是茶的味道,更有茶汤里沉淀百年的文化根脉。这恰是中国茶的生命力所在,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坦洋村的主街道
文字 | 李斌斌 高雨欣
排版 | 李斌斌
图片 | 高雨欣
2023.08.14 13:45
09
2025.06
09
2025.06
09
2025.06
2025.06.19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