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5.08
7月2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一行来到宁德,先后参访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坦洋村。从驰骋全球的新能源科技,到芬芳百年的茶香文脉,国新师生以传播者的眼光感知变与不变,思考如何在创新与传承之间讲好中国故事。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企业文化、技术创新、全球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厚成果。
师生们了解宁德时代产业布局
展厅重点展示了宁德时代在材料体系创新、极限制造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其中,麒麟电池因性能突出,受到小米、理想等车企青睐;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兼具800公里长续航和12C快充性能,刷新行业纪录。宁德时代电池还能在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中稳定供电,显示出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
师生们聆听宁德时代电池性能介绍
参访结束后,2024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王雪莹表示:“今天来到宁德时代,看到这样一个民族企业不仅扎根本土,还将布局拓展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地,我感到非常振奋。我们毕业后,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本领,加入到这些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下午,国新师生来到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这里地处闽东北白云山下,森林覆盖率达74.5%,茶园面积近5000亩,既是驰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级传统村落。村内满目青翠,云雾缭绕,茶树沿山坡层层铺展,古桥、碉楼与茶香交织,勾勒出一幅生态与文化交融的美丽画卷。
国新师生于坦洋村古道上留影
师生们首先来到“遇见坦洋”新式茶饮店,品尝了以坦洋工夫红茶为基底制作的奶茶、柠檬红茶,以及融合啤酒风味的“啤啤茶”。2024级硕士杨思博表示:“‘啤啤茶’的创新不仅拓宽了坦洋工夫茶的消费场景,也为茶产业‘破圈’提供了新路径。”
同学们品尝啤啤茶
随后,调研团队走进村落,沿古茶道探寻坦洋的历史文化印记。顺着青石小巷深入村中,同学们来到施光凌故居。施光凌是咸丰年间的武举人,中举后他并未入仕,而是回到坦洋村兴建“丰泰隆”茶行,促进了坦洋工夫红茶的发展繁荣。
施光凌故居门前悬挂的“武魁”匾额
在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展示馆,师生们了解到,坦洋工夫红茶位居闽红”三大工夫茶之首,于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曾被指定为英国皇室专用茶。馆内陈列的老式茶叶包装盒、制茶器具、银元试验石、木质点钞机等展品,生动再现了当年茶叶外销的盛况。
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展示馆
调研的最后一站是“振兴之路”主题馆。展馆通过五个部分二十个单元,全景呈现坦洋村及坦洋工夫红茶的发展脉络,更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施政实践。
1988年,习近平同志到任宁德地委书记,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倡导“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建立“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他把坦洋村作为农村党建联系点,探索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力量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1988年至199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深入坦洋村调研,指导乡村党建和产业发展,帮助村民拓展茶叶经济、探索多元化增收之路。1990年5月4日,在即将离开宁德之际,总书记再次来到坦洋村,对乡亲们真情话别:“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这句温暖的话语,激励着坦洋人民继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续写新时代的发展篇章。
坦洋村山景
步入新时代后,福安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实践中形成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坚持“村、人、茶、文、旅”五位一体发展,推动三茶融合,持续壮大茶产业。如今,“坦洋工夫”已属中国驰名商标,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际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国情调研支队于“振兴之路”主题馆合影
从宁德时代展厅中的前沿科技,到坦洋村茶香中的历史记忆,国新师生在一天的行程中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不仅塑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底色,也为国际传播提供了生动素材。明日,调研团队将从宁德前往泉州,探访泉州海交馆、泉州非遗馆和洛阳桥,在古老海港的历史脉络中继续追寻“海丝文化”的精神印记,探索如何在互鉴与共融中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文字、排版 | 杨楚瑜
图片 | 王韵众 张弛 张仁局
2023.08.14 13:45
09
2025.06
09
2025.06
09
2025.06
2025.06.19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