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0.11

组稿||白洋淀快乐船长邵小贝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调研组稿

邵小贝是白洋淀邵庄子村的一位船长,因为在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发布视频吸引游客而成了一位“网红”。三位同学选择了讲述邵小贝的故事,放在一起品读或许更为有趣。

快乐船长邵小贝:

上了“三个一年级”的网络达人

马姚姚

2017年4月1日,《新闻联播》节目用5分钟的时长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通知。不过,这一关于雄安地区发展的千年大计对邵小贝来说开始得并不顺利。

从天津务工回来后,他做了个手术,然后在白洋淀荷花大观园栽荷花。但项目完成不到1/5后就因新区建设被叫停,项目协议失效。老板补偿他两条船,阴差阳错之下他开始在附近的安新码头拉游客。

快乐船长邵小贝 马姚姚/摄

做船长招揽生意,口才和嗓门是两大核心竞争力。但邵小贝生性腼腆,转行之初,如何拉客成了他最大的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另一位船友在用快手直播招揽游客。尽管不识字,他还是让船友帮他下载了快手APP,注册了账号。

“我以前不喜欢学习,上学的时候偷偷溜出来,书包扔在芦苇荡里就跑去抓鱼。抓到了鱼还不敢带回来,怕家里人知道自己逃学。”邵小贝调侃道,“所以我上了三个一年级后,就辍学了。”

他对第一次直播印象深刻,“当时自己一个人站在船上,身后是芦苇荡,对着手机屏幕说不出什么话,直播间里只有两三个人。”但后来,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自如。在2018年8月的一条短视频里,他弹着外孙的玩具吉他,戴着小蜜蜂耳麦,一本正经地唱起了儿歌《蜗牛与黄鹂鸟》。

“快乐船长邵小贝”表演《蜗牛与黄鹂鸟》

现实生活里的拘谨在网络空间一扫而空,通过一方手机屏幕,他将白洋淀的美食、美景、热情大方的人们被传播到全国各地,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到白洋淀,坐在“快乐船长邵小贝”的渔船上,享受芦苇曳曳,水鸟扶摇。

据邵小贝介绍,现在来他的农家乐消费的游客中有80%来自短视频平台。他自己的两条渔船早已不够用,他又叫上2个亲戚一起合伙,承包周边村庄渔民的渔船,在旅游旺季搭载游客。“以前捕鱼一年只能赚两三万,现在尽管有了休渔期,但通过渔船拉客收入还翻了2-3倍。”他说。

“直播+旅游”不但让邵小贝自己尝到了甜头,更带动众多当地人口就业,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以前他们自己拉客通勤于码头和小岛之间,一天只有几十块钱收入,现在给我们开船,一天就能赚两三百。”他介绍道。

现在,邵小贝的快手粉丝数已经超过6000,成为一名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曾经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邵小贝返乡再就业的三年,恰恰是雄安新区启动建设的三年。尽管最初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千年大计”与自己的联系,但如今却觉得自己与它息息相关。

邵小贝从小在淀里长大。儿时的回忆里,白洋淀里湖水清澈,鱼丰草美。每次落潮后,裸露的湖床上有一个一个的小洞,拿着铁锹挖下去,跳出来的都是鲜鱼。其中刺鳅最多,也有泥鳅和鳝鱼。但经历了80年代的“干淀”,从1988年湖区正式恢复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刺鳅了。

“前些年的时候,岸边的水颜色像绿粥一样,风一刮到处都是垃圾,闻起来都是发酵的臭味。我划船带着游客参观,人家来一次都不会再来第二次了。”邵小贝感叹道,“现在和前两年相比已经改观太多了。”

作为雄安新区生态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在新区成立后迈入快车道。根据《2019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整治报告》,白洋淀南刘庄断面水质由劣Ⅴ类好转至Ⅴ类,湖心区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

2019年5月21日出渔的时候,他捕到了一条刺鳅。这是自1988年到现在,22年来他第一次在白洋淀里抓到刺鳅。他录了条短视频发在快手上,引来众多网友评论,“刺泥鳅,好多年都没看到了”。

“这种泥鳅背上长着一排刺,黑白相间,身上有花纹,嘴是尖的,特别漂亮”,描述起细节时他有些兴奋,挺直了背仔细回忆,“我看到后特别惊奇,很亲切很欣喜,太多年没见过了。”最后一句话他连着说了三次。

与邵小贝合影 马姚姚/摄

“网红”邵小贝:白洋淀深处是故乡

邓旸

白洋淀邵庄子村的村民邵小贝发现,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年,到访自己家的游客反而比去年多得多。

邵小贝不是一个普通村民,47岁的他还是个“网红”。2017年,邵小贝结束了在天津三年的打工之路返乡。之后不久,他就用“白洋淀快乐船长邵小贝”的名字开始经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在他的视频里,有白洋淀上的日出日落、接天的莲叶、采摘莲藕的村民以及成双结对的水鸟……过去三年间,不断有游客因为这些视频登门拜访。

白洋淀芦苇荡一景 陈芳婷/摄

自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如邵小贝这样回到雄安的人不在少数。据“雄安发布”提供的资料显示,雄安新区成立一年后,当地常住人口的回流明显,而当地的高学历人口也大幅增加。作为“华北明珠”,白洋淀正在迎接故人的归来。

“我活了这么多年都是在白洋淀。包括我去天津帮人家种荷花,也是白洋淀给我的东西,”邵小贝说道。

网络旅游做得风生水起的邵小贝其实文化水平并不高。他不识字,还戏称自己上了三个小学一年级。

“小学的时候我就爱打渔。早上骗爸妈去上学了,其实我会偷偷把书包藏在芦苇垛里,然后跑去水里抓鱼,”他笑着回忆道。

在邵小贝年少的时候,白洋淀的湖里经常能抓到一种“刺泥鳅”,黑白花纹,非常好看。那时候,他抓到的刺泥鳅比普通的泥鳅、黄鳝都要多。然而因为气候的关系,白洋淀自1982年起干涸了6年。1988年水系恢复后,白洋淀的水质大不如前,曾经的“刺泥鳅”也从白洋淀中消失了。

“那之后白洋淀的水都是绿的,还发臭。我以前都不敢去湖里洗澡,”邵小贝说道。

转机的出现是在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后,对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展开了治理。2017年,新区对白洋淀进行了两次补水,并开始了水质修复工作。也正是这一年,在天津务工3年的邵小贝因为身体原因回到了白洋淀。

“在外地两眼一看都是陌生人,但是在家里出门都是熟人,”他边说着,边与经过的邵庄子村村民笑着打招呼。

邵小贝 马姚姚/摄

因为此前有过驾船载游客游览荷塘的经历,回到家乡的邵小贝决定在村里搞旅游生意,专门载游客去游览白洋淀。邵小贝称自己是邵庄子村搞旅游的第一人。后来,在村里年轻人的启发下,他注册了抖音和快手账号,开始上传白洋淀和自己的日常视频。现在,邵小贝的抖音账号已经有了3000多名粉丝,有8成到访邵小贝家的游客都是被他的视频吸引而来。

邵小贝的短视频账号截图

“今年疫情大家都被关在家里,刷抖音刷得多了就会看到我的视频。而且远的地方也不让去,来我这儿玩的人就多了。”

因为一艘船的载客量有限,邵小贝的每个“旅游团”只接待6个人,连吃带玩的团体价只要300元不到。从春天营业到十一黄金周,邵小贝靠着旅游生意一年能挣5万元,比他从前打渔、种荷花的收入翻了一番。

据邵小贝介绍,邵庄子村现在有20多个人在做抖音、快手账号,成为了白洋淀第一个搞网络旅游的村子。而从今年开始,整个白洋淀都在做直播、搞旅游。

也正是在今年,邵小贝从白洋淀中再次打捞到了10多条“刺泥鳅”。他悉心地把这几条刺泥鳅养在了自家水缸里。

“我感觉特别奇妙。这么多年没见过了,特别新鲜,也觉得很亲切。”

靠水吃水:他是白洋淀的快乐船长

陈佳颖

擎一支木蒿,一人一船,白洋淀的快乐船长邵小贝独自站立在窄窄的船头。船尾装有小型发动机的小木船在白洋淀宽阔的水面上摇摇晃晃地前进,邵小贝右手拿着一根加长的自拍杆,仅靠双腿支撑保持平衡,淀中的芦苇荡在手机镜头中迅速后移,小船行驶激起水波四散,一圈一圈荡漾开去,打碎岸边芦苇的倒影。

今年47岁的邵小贝眉头紧锁,迎面而来的阳光有些刺眼,但正在录制快手短视频的他还是努力睁开眼睛,露出笑容,快手的美颜滤镜稍稍遮盖了他脸上已有的皱纹。最终,这条视频的播放量是1616次,收获16个赞和评论两条。

“快乐船长”邵小贝/马姚姚 摄

不识字的“网红”博主

傍水而居、靠水吃水,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进行直播已经成为了这位土生土长的白洋淀邵庄子村快乐船长的生活日常。这位网名为“白洋淀快乐船长邵小贝”的短视频博主每日发布白洋淀美景美食和旅游攻略,目前已经拥有了6千多个订阅者,他希望这些短视频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邵庄子村旅游。

邵小贝的快手账号

198元一船包吃包玩一整天,邵小贝的旅游接待“很透明,不宰客”。他并不是邵庄子村最火的“网红”,但是他已经很知足了。“我年纪大了,不太会玩儿这些(短视频软件),比不得年轻人。”

邵小贝不认字儿,小学都没上完,他总说自己是“文盲”,“要被时代淘汰了”。小时候不喜欢念书,整天只想着打渔掏蟹,偷偷把书包藏在芦苇荡里,白天就坐船出去打渔,到了傍晚也不敢把打来的鱼带回家,怕被爸妈发现逃学,只好白送人。

长大以后,邵小贝靠打渔、干种植、搞绿化为生,也都是些靠水的营生。他也曾在2014年去天津打工,后来因为身体闹了点小毛病而决定回家。2017年,在他的一个前雇主的启发下,邵小贝成为邵庄子村最早一批尝试在白洋淀搞旅游的人。

邵庄子村码头/陈佳颖 摄

逐渐恢复的生态

白洋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水文环境,是北方地区少有的千亩水泊。其最早有记载的名称是“祖泽”,在《水经注》中也有大埿淀、小埿淀之称。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白洋淀曾经干涸过一段时间,后来1988年的大雨使得湖区重新恢复。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雄安新区,将保定雄县、容城、安新及周边部分区域划到新区的范围之内,将整个白洋淀水域包含在内,并提出要大力治理和保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

自雄安新区建立以来,淀里的生态环境改善了许多。北京城市排水集团针对邵庄子村在原有管道的基础上进行了污水治理系统的改建,定期由吸污车抽吸污水至一体化处理站中处理。

“这是一个二十年的长期项目,致力于农村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复用。”雄安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岳华说,“这一项目将为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的白洋淀渐渐恢复了邵小贝记忆中的模样,尽管还比不上小时候,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现在的水明显比前些年清澈多了,街道也有人定期清扫。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走到水边都能闻到荷叶的清香。”邵小贝的媳妇说。

夏日荷花盛开的白洋淀/田盼 摄

秋季的白洋淀/陈佳颖 摄

旅游业蓬勃发展

在邵小贝看来,如今的白洋淀正适合发展旅游业。洼淀相连,泽野一片,打渔人的扁舟荡漾在水面,阳光洒下粼粼的波光,颇有“渔歌晓迎红日出,风帆暮载锦鳞归”的野趣。

“城市里来的人都喜欢这种自然景色,看个新鲜。”

比起晨起暮归、泥水满身的打渔生活,拉一船游客逛逛芦苇荡、吃吃农家饭的工作轻松多了,“穿得干干净净,玩着玩着就把钱挣了。”

不久之后,邵小贝发现村里经营旅游业的年轻人开始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软件在网上招揽生意。尽管不太识字,他也开始有样学样,找人帮忙注册了快手账号,并开始尝试摸索如何运用这些软件。最开始,他连登陆账号的那一步都学了好久,第一次直播更是紧张,不知道要如何面对镜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他发现自己的每次直播都有成百上千人观看,就有了兴致,逐步丰富起了账号的内容,还会发一些带背景音乐、配字幕的短视频。

快乐船长最自豪的是自己的拿手好菜——炖鱼,这是白洋淀地区的一道必吃菜。他的快手视频中也不乏炖鱼的图片和视频。平日里接待客人,都是媳妇负责做饭,唯独炖鱼邵小贝一定要亲自下厨。葱姜蒜酱油豆瓣,他使用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调料,但白洋淀新捞上来的鱼经过这样一番烹调,却有一番独特的酱香风味。至于炖鱼的味道究竟如何,邵小贝说:“咱也不能自说自话,不过每次招待客人时,这道菜都是百分之百空盘了。”

邵小贝大概统计过自己客人的来源,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客人都来自网络社交媒体账号。按照每船一百至两百不等的收费标准,邵小贝每天能赚好几百块,有时候生意好还会租用亲戚朋友、街坊领居的船只,按照每小时五十块的价格给他们回扣。从“五一”到“十一”都是白洋淀的旅游旺季,邵小贝每年的旅游收入至少能有四万块。淡季的时候,邵小贝没事就打打蒲草,补贴家用。

白洋淀居民在打蒲草/陈佳颖 摄

工作之余,邵小贝仍旧十分享受小时候出船打渔的简单快乐的时光。他时不时也会独自撑船划到淀里,捕捕鱼,捞捞螃蟹,逮逮虾。今年夏天,邵小贝时隔几十年再一次捕捉到了小时候十分常见的刺泥鳅。从他十几岁开始,他再也没在淀里见过这种生物,如今再次看到,他甚至舍不得再把他们放回淀里,想拿回家养起来。

“这种泥鳅背上长着一排刺,黑白相间,身上有花纹,嘴是尖的,特别漂亮。”邵小贝激动地比划着刺泥鳅的形状和花纹,“我感觉特别奇妙。这么多年没见过了,特别新鲜,也觉得很亲切。”

说起这些鱼和泥鳅,邵小贝是白洋淀最快乐的船长。


编辑:liuyi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