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2.10

西柏坡精神 | 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张金牛 张晓旭

柯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西柏坡自成为新中国诞生的摇篮以来,不断地被各个时代的人,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的解读。我们此次造访的西柏坡纪念馆,本身也是此种解读的产物。

自建馆以来,西柏坡纪念馆历经三次改建和更新,每次都会在展示内容上作出或多或少的改动或增补。比如,党的十八大以后,毛泽东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发扬艰苦作风、严防贪污腐败的六项规定在展览内容中就被突出出来——这显然与党的十八大后被强力贯彻落实的八项规定有关。正如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王利鹏说:“历史就是历史,不可更改,但是在不同时期进行回顾时,可以有不同的突出和体现。”

西柏坡纪念馆外  陈佳颖摄

展览之外,过去的历史也会对今天的人产生影响。王利鹏感慨:“在这个岗位上真是各类游客都可以见到。”他曾接待过从一批从山沟里来的游客,只知道毛泽东和邓小平,其他人完全不认识,但是有很强的求知心态。“在与不同人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慢慢会发现自己所讲的内容,不只是在影响别人,也在影响自己,由此对自己的定位从人形传话筒改变为历史的传播者。

正因如此,2016年王利鹏主动报名驻村,到岗南镇武家庄参加扶贫工作。现在回想,他觉得正是因为多年来因为讲解员这份工作所去了解到的关于党史的点点滴滴,逐渐改变了他自己,让他想要为自己的家乡和所处的社会做些什么。此外,他也觉得:“讲解员永远是重复性的,在讲解了无数遍西柏坡的历史和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人之后,自己慢慢地想要去做一些实质性的事情。”2017年,王利鹏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全省只有38个驻村工作队队员获此殊荣。

王利鹏在讲解  陈佳颖摄

历史上,党中央之所以选择西柏坡作为进京前的驻地,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这里有着很好的党群基础。1931年平山县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民众踊跃参军入党,以至于一次征兵超过1500人,组成了战功赫赫的“平山团”。英雄母亲戎冠秀就生活在这里,她先后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孙子上战场,被成为“人民子弟兵的母亲”。其实仔细想想,王利鹏的人生选择,何尝不也是西柏坡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呢?

这次参观给我们最大的体会,莫过于一种“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感觉。我们认为,这其中西柏坡纪念馆的布展思路、讲解员的优秀口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用生动的故事和历史资料将我们拉回历史。西柏坡不再只是存在在展览馆、教科书里的,它是由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和鲜明的故事组成的。展览馆中设计了由天安门城楼下一般的红门走向开国大典油画的场景,仿佛我们真的能够走进历史,看到当时的人们是以一种多么激动地心情见证新中国的成立。

在西柏坡的每一个门牌上,都使用中文、英文、俄文三种语言做了指示牌,尽管展览馆、展示牌都在不断更新,但内容依然保持着历史原貌,反映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与苏联的友好关系,以及最真实的西柏坡。

在毛主席旧居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梨树,从王讲解员口中我们得知这里居然也有故事:原本这株梨树是要被砍掉的,因为在当地人看来梨树“分离(梨)”的寓意不吉利。毛主席却说可以象征“永不分离”。于是之后各位党中央领导干部的院子里都种上了梨树。我们可以从中想象到当时革命形势的紧张:党中央从延安保卫战开始,一路北上,最后来到西柏坡,一路上为了保证安全,不得不分头赶路,分批到达,革命队伍中也时有亲人分离的情况。不管这个小故事是否准确,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关于“分离”的这个小故事确实让我们领略到了革命的另一个侧面。

这个展览馆所处的位置也是西柏坡精神实实在在的的延伸和体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规划建设岗南水库的时候,因为水库选址正好覆盖了毛主席故居,当时有一种意见认为,可以把故居所在地隔开,但这样会对水库的功能造成很大影响。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他为此专门批示:“一切都没有人民的利益重要。”于是包括毛主席故居在内的原西柏坡村仍然进行了拆迁,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央领导人故居,都是按照原本的建筑在山坡上重新建设的。

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感,似乎来源于策展人和讲解员的才华,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们今天所过的生活,乃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都正是我们所参观的这段历史的延续和余波。王利鹏讲解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扶贫,其实就是西柏坡的革命历史在现实中的一种映射。党的事业并非与天久长,而是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一滴滴鲜血,变成遍布全国的红色海洋。

十七届五中全会原址一角 马姚姚摄

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却是上个时代人最为宝贵的生活。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今天的生活同样也是未来历史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去让后人也觉得,这个时代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呢?我们该怎样去继续维系先烈和前辈们用自己全部的生命体验去开创的这项伟大事业呢?

答案不言自明。


编辑:liuyi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