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024.01
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发展中心和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联合开设的全校通识荣誉课程。该课程旨在带领学生实地探访、深度沉浸不同国家和地区,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复杂性,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世界方位,明确当代青年的使命。
2023年8月6日至8月19日,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虞鑫、清华大学书院党委联合学生工作组组长王凯峰的带领下,来自新闻学院、公管学院、社科学院、经管学院、工业工程系、新雅书院、日新书院、为先书院的助教及本科学生同学来到肯尼亚、卢旺达。老师与同学们将共同领略肯、卢两国的人文及自然景观,了解其“一带一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未来,切身体会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2023年8月10日至14日,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非洲支队前往四达时代传媒肯尼亚有限公司、Kilimall、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访调研,在座谈交流和蒙内铁路的乘坐体验中,感受中肯合作中的中国力量与企业担当。
四达时代将文化与快乐接入千家万户,Kilimall将商品与便捷送达大城小镇,中国路桥将发展与幸福连通东非大地……以此为代表的中资企业展现出中国力量的小小缩影,是在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努力实现创新化、本土化,更是在文化碰撞与对外交流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这一张张瞩目的中国名片,迎接挑战与机遇,书写着中非友谊的未来篇章。
●四达时代传媒 ●
8月10日下午,支队前往四达时代传媒肯尼亚有限公司参访交流。四达时代集团创立于1988年,是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有较强影响力的系统集成商、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四达时代传媒肯尼亚有限公司于2012年开始运营,目前已实现了肯尼亚数字电视信号全域覆盖,也建成了覆盖全肯尼亚的营销、运营和售后服务网络,并拥有一支4000人的专业化、国际化、本地化的员工队伍。
支队师生在四达时代参观
在四达总经理罗浩和内容负责人杜静的带领下,支队首先参观了公司的不同工作区域。罗浩提到,四达共有员工近4000人,本地化程度很高,非洲本地员工占比超过95%。随行而至的各工位上基本都是黑人面孔,亚洲面孔在其中反而成了“另类”。
座谈会现场
接着,罗浩与支队师生进行座谈交流。他就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未来的战略规划展开介绍,并特别强调了四达在非洲发展十年来所履行的两个重要使命。
使命之一是将电视产业变成普惠服务。十年之前,电视在非洲属于奢侈品,包括电视介入费(例如机顶盒安装)和每月收费在内的年花费大约为1300至1400美金,但在四达将中国最先进的技术与生产力引入市场之后,一台电视的年花销仅需50美金。比价格更重要的是,作为媒介的数字电视不止是一项技术产品,更是一扇让非洲民众得以了解本国社会信息,以及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窗口。正如四达关于非洲事业的愿景:“让每一个非洲家庭都能买得起、看得起、看得好数字电视,共享数字电视的美好。”
使命之二是在非洲宣扬中国的发展情况与文化理念。在四达进入非洲之前,中国在非仅有CCTV-4和CCTV-9两个频道,两家西方媒体Naspers和Vivendi则占主导地位,肯尼亚电视行业的市场结构受到西方报道框架和政治理念潜移默化的塑造。而如今四达已将16个中国频道引入非洲,并自办斯瓦西里语频道、功夫频道、Sino Drama(中国影视剧)频道和REMBO TV频道,在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产业在肯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在中国发展较为成熟的节目形式,非洲民众都不曾有机会接触。我们借鉴中国影视作品的思路,打造契合本地生活、富有非洲元素的新型节目,将对双方文化的互通互鉴产生积极影响。”罗浩说。
四达目前的译制产能可达600000+分钟/年,有800+的频道,涉及21+的语言。这种覆盖面与影响力是切实可感的——当支队成员打开入住酒店的电视机切换频道时,四达的logo就常常出现。此外,国际化、专业化、本地化和年轻化的管理团队,分首都、大区和城市三级的完整营销体系,以及充分把握稀缺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优势、股东技术资源优势的跨网络、跨国家、跨大洲融媒体异构网络平台,都是四达的竞争力所在。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四达也承担起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自创立以来,四达累计对非投资110亿,贡献税收2.3亿美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4000个、间接就业岗位10万余,成为中国影视行业在海外的一块“活招牌”。
合影
●Kilimall ●
而后,支队去到了在业界内广受认可的“非洲最大电商平台之一”的Kilimall 。Kilimall战略副总裁吴米香带领支队师生前往参观库房。据介绍,Kilimall已经成为非洲各大电商仓中运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一家,并且实现了网点在肯尼亚2000以上人口城镇的全面覆盖,真正让当地普通老百姓用上了“买得起、用得起”的电商品牌。
Kilimall仓库
谈及企业的成功经验,吴米香表示,“融入当地、注重细节、因地制宜、服务至上”是Kilimall得以在非洲扎根、成长的秘诀。Kilimall在当地的员工组成已经完全实现本地化,公司也并未盲目追求所谓数字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而是制定了具有非洲特色的管理制度,着重打造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这大大减少了公司内部罢工、偷盗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这些年变化很大的一点在于,员工越来越会在外界面前维护kilimall,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吴米香说。在用户层面,Kilimall从不把重点放在广告营销上,而是一心一意做好服务,在效率、定价、售后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吴米香相信,做好质量保障,自然会赢得非洲人民的认同。
Kilimall战略副总裁吴米香与师生交流
当然,Kilimall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创立之初,公司由于中资背景而难以获得欧美创业基金的支持,相比同行难免在市场竞争中承担更大压力。此外,受殖民历史影响,肯尼亚本土精英阶级普遍接受的是西式教育,这也为中资企业国际化的拓展带来阻力。但“关关难过关关过”,Kilimall始终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在不断变化的局势中保持着稳健增长。
在交流的最后,吴米香提到,Kilimall致力于为当地老百姓打造真正高质量、低价格、好服务的企业品牌,不辜负当地人对其“affordable、unique、efficient”的评价。在扩大市场布局的同时,Kilimall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帮助肯尼亚的咖啡、茶叶等商品远销海外,助力其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中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非洲大地以自己的方式贡献中国智慧。
合影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8月15日下午,支队从蒙巴萨乘坐蒙内铁路返回内罗毕,而后去到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访。在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副总经理何福汉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蒙内铁路内部站区。据何总介绍,肯尼亚蒙内铁路由中国路桥承建和运营,东起肯尼亚东部港口城市蒙巴萨,途经滨海省、东部省、内罗毕特区三省区境内的玛利亚卡尼、米亚森尼、沃伊、察沃国家公园、基布韦兹、埃马利等地,西至首都内罗毕,全程480公里,后续还计划向乌干达方向再修建380公里。由于肯尼亚工业基础薄弱,这条铁路的所有配件全部来自中国,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及中国装备建造。
蒙内铁路内罗毕站
在内罗毕车站出站口的前方,一座独特的纪念碑矗立于此。这是肯尼亚政府为纪念蒙内铁路开通而设,上面雕刻着汉语、英语、斯瓦希里语三种语言。何总介绍道,为表达对中国政府的感谢,肯尼亚政府还破例在纪念碑上印下了中国国旗。走进铁路的调度指挥中心,支队师生进一步了解到,蒙内铁路采用了与中国高铁相同的信息化调度集中管理系统,并通过数字化监控配合防护手段保障了当地动物的生存环境。
师生参观非洲之星
作为中国与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蒙内铁路推动了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肯尼亚人民的生活,促进了整个东非交通的快速发展,被称为“幸福之路”。今年7月22日,肯尼亚总统鲁托在内罗毕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时专门表示:“中方通过伙伴关系为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帮助,其中的标志项目蒙内铁路彻底改变了肯国家面貌。”
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副总经理何福汉分享
参观之后,中国路桥的相关负责人与支队师生开展了座谈交流。在中国路桥宣传片和何总的介绍中,蒙内铁路的建设背景与历史进程逐渐清晰。蒙内铁路从2014年12月开工,至2017年5月31号建成运营,仅仅花费了两年半的时间。相较于其他中国在非建设的同规格铁路项目,蒙内铁路运行以来的客货运量数据表现十分优秀,去年达到了240万人次客运量与620万吨货运量。同时,蒙内铁路在运营安全上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得益于全面完善的路外安全保护措施和肯尼亚政府当局的积极配合,铁路运营很好地解决了严重的偷盗问题,并在6年间保持了零运营安全事故的纪录。
据介绍,中国路桥在运营蒙内铁路的过程中注重落地深耕,与肯尼亚当地政治、经济、设施设备、工业基础等具体条件相融合,不断推动从生产人员到管理人员的属地化管理,将中国铁路技术传授给当地员工,将中国铁路标准推广到肯尼亚。2018年初,铁路的运营尚且需要将近1000中方人员的维持,而如今所需的中方人员比重已降低至400人以下,这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令支队师生印象深刻的是,在花园的草坪上与路桥本地员工围坐一圈闲谈交流时,他们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验、对路桥的认同、甚至最喜欢的颜色和在中国旅行的经历等等。
同学们与路桥员工在花园中合影
此外,中国路桥在海外宣传与中肯文化交流上也贡献着力量。目前,中国路桥在Facebook上所运营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拥有粉丝1.4万,总阅读量超过12万人次。在宣传中,一方面分享本地员工的工作体验、报道中肯文化的交流活动,以及举办公众开放日、邀请各类代表团前来参观;另一方面,也与中国主流媒体合作进行报道,如联合央视拍摄“一带一路”特别节目,并将在一带一路10周年、中肯建交 60 周年的背景下于近期播出。关于应对负面舆情,中国路桥会则会与公关公司合作,及时发出中国声音、维护中国形象。
合影
●肯尼亚中国青年联合总会交流 ●
14日晚上,支队师生受邀与肯尼亚中国青年联合总会共同交流。肯尼亚中国青年联合总会会长杨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喜亮,常务副会长于捷溟、刘宜孟翰、刘宇航等人出席了本次活动,向大家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并祝福同学们在肯尼亚能够有所收获,留下美好回忆。肯尼亚中国青年联合总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肯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和促进两国的友谊与合作。在交流中,支队师生再次深刻地感受着中肯合作中的中国力量。
晨光中鸣笛声起,列车从蒙巴萨和内罗毕启程,日复一日地讲述着合作与发展的生动故事。正如那奔驰不息的列车,中资企业在肯尼亚这片广阔土地上不断奋发开拓,用中国力量推动变革、促进合作、创造美好。
▲想你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肯尼亚
▲“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与“山谷湖海”相遇 | 访中驻肯大使馆
▲在繁荣和贫瘠之间看见真实的非洲
供稿 | 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非洲实践支队
2023.08.14 13:45
30
2023.10
30
2023.10
30
2023.10
2023.10.17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