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19.03
2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惊人’数据的秘密”,报道中,记者调查了8位流量明星的微博数据,其中虚假数据比例高达80%。人人“心知肚明”的数据造假乱象终于被摆上台面讨论,不由叫人大快人心。
在央视报道播出之后,“XX明星被央视点名”这样的关键词便在微博流散开来,评论区不乏对某些明星的挖苦嘲讽。但事实上,流量注水的行为仍不能完全否定一个明星,毕竟这部分代表了市场的选择,明星不可能仅靠数据造假就能在娱乐市场上长久地占据一席之地。涉及数据造假的流量明星固然有错,因为明星的“水分”肯定会对社会公众造成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汇成数据造假暗流的,其实是被市场挟裹的每一个人。
当微博热搜将大家热议的话题实时呈现,当众多明星榜单横空出世,流量数据就被具象化了。在媒体平台发展的初期,这些数据是具有参考性的,各制片者、广告商将流量数据作为挑选明星的指标其实无可厚非。但这一参考,明星明白,经纪公司明白,粉丝明白,数据刷手也明白,于是这些“明白人”就任由市场的自发性而展开“合作”,数据造假的市场膨胀起来,“唯流量论”的弊端也越发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提供数据的社交平台明不明白呢?2月24日,微博对央视的报道做出回应:一、我们之前已经将转发、评论计数上线控制在100万了;二、数据造假不是真人完成的,是“外挂”软件捣的鬼,我们已经报了案。但实际上控制数据上限并不足以阻止各方刷数据的热情,把“锅”甩在数据刷手身上也隐约有逃避责任的意味。社交平台必须意识到,未来的用户必定不会是盲从、盲信的那群人了,已经有不少用户表达了对数据造假的不满,要想保持用户粘性,必然需要提高自身数据的客观性、提高监管力度。
而从粉丝的角度来看,为了让自家爱豆获得更高的出场费、代言费等,粉丝内部逐渐产生了刷榜团体,团体内有细致的分工和规则,较高的数据贡献度甚至能提高粉丝在圈子中的地位。当个体粉丝受到粉丝团体的影响,常常会忽略数据造假背后的危害。难怪粉丝们会对刷榜、刷赞乐此不疲。
那么,为什么要拒绝数据造假?首先,流量数据失去了参考性,市场的自然筛选能力遭到破坏,便会导致娱乐市场的资源分配失衡,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那些被驱逐的“良币”或许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实力派艺人,比如被网友们定为流量“参考系”的明星吴京,现实情况很有可能是“流水的鲜肉,铁打的吴京”,从2019年贺岁片无一流量明星却获得极佳口碑就可见一斑。但如果单看“流量鲜肉”的市场,某些刷数据的流量明星便会形成垄断,而淹没更多的后进者。同时,数据造假是一项极大的资源浪费。非流量明星的粉丝很难对虚假数据背后的艺人产生认同感,因此“流量鲜肉”的市场并没有扩大,数据造假只是一场“自嗨”式的零和博弈,无益于整个娱乐产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整治数据造假乱象已被提上日程,我们应该从规则的制定和监管的加强做起,同时,也需要粉丝们转变观念,合理支持而不是砸钱捧红一个明星。近日两会召开,政协委员巩汉林等纷纷针对流量造假问题提出建议,不妨期待未来的娱乐产业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2023.08.14 13:45
30
2023.10
30
2023.10
30
2023.10
2023.10.17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