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0.11
9 月29日晚,一位单手托着笔记本电脑,单手握把在学堂路骑行的清华学生红遍了社交网络:相关照片及视频在朋友圈持续刷屏,调侃段子和P图表情包层出不穷, “清华到底多能‘卷’”的讨论随之广泛流传。虽然当事人及时做出了回应,解释自己只是“担心合盖后程序运行中断”并为上述危险行为道歉,但在短短一天内,这位被网友戏封的“学堂路车神”,还是以超过 4800 万的热度登顶了知乎热榜。
在洗澡间使用电脑、在食堂睡着、在床脚堆满课本、在路上吃方便面……当类似梗图接连出现并激起大量共鸣时,这场网络奇观的主角早已不是捧着电脑骑车的同学本身。抛开危险骑行不谈,论事,这与排队时阅读文献、跑步时默记单词的做法有着相似内核,不过是用一种看似滑稽、实则无奈的选择,为清华快节奏生活提供了戏剧化展示。论人,他只是校园忙碌生活下尽力争取时间的普通人,是与我们承受相同压力的同侪之一。正值开学伊始、推研结束,人们或忙于自我调适,或为前程四处奔波,此时出现的“车神”作为一颗平凡火星,便恰到好处地点燃了清华学子积累已久的焦虑。
“学堂路车神”不是“卷”的具象化,而人们需要的也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抓紧分分秒秒争取成绩微末提升的案例。在开学初的紧张氛围里,在学业、社工的多方压力下,我们只需要一个可以被解读为“卷”的生动意象,只需要一个无伤大雅的窗口,借此平息内心不安、纾解胸中郁结。单手托电脑的骑行者得以迅速成为那个最合适的符号,被我们一次性地消费,最终创造出轰动一时的网络狂欢。
宣泄是必要的、自嘲是合理的,精妙的调侃和苦中作乐,恰恰是我们面临压力和挑战时积极的自我调整和保护手段。然而,韧性可能会变成麻木不仁,解嘲可能会沦为自暴自弃。当我们把对所有不合理现象的解释都归结为“内卷”时,它原有的解释力便已不复存在,而我们很可能正在用这个模棱两可的、泛化的概念抗拒真正的思考。
从最初批判论文评分只重字数不重质量的“卷”,到如今早起学习可称“卷”,熬夜读书可称“卷”,有感而发、深入钻研某一问题是“卷”,科研新星早早进入实验室是“卷”,社工能手身兼多职也是“卷”,这一概念的内核正在从“无意义的恶性竞争”退化为“努力”。仿佛只要说出“我不够卷”,就天然获得情感上的正当性。
但“内卷”从不是解释的万灵药,调侃也只是破局的安慰剂。若我们将所有的嫉妒、羡慕、钦佩、痛苦草草归因于“卷”,却依然担心下一篇论文少写1000字,被落下的就是自己;若我们相信“卷”是清华学子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并通过批判这一手段获得慰藉;若我们只是追求与友人谈天时聊起“内卷”的心照不宣,热衷讨论却惧怕冒险,那我们也正在抗拒刨根寻底,正在放弃思考真正逃离围城的可能性。
10 月 1 日,在知乎热榜上已不见“学堂路车神”的身影,人们对他的好奇、调侃与讨论随着话题的冷却迅速终结。两天前曾一度掀起热议的一张梗图里,作者从“卷”这个字一路具象出“学堂路车神”在自行车上端着电脑的简笔画。将这次事件戏称为“内卷代表”尚可以称作一时情绪纾解,而若将这张图倒过来看,如果从今以后,我们面临每一个复杂现象,都只能且只愿意从繁杂细节里抽离出硕大一个“卷”字,那再多的讨论都只会是一场泛化概念的虚假狂欢,那才是清华学子的真正悲哀。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3.08.14 13:45
30
2023.10
30
2023.10
30
2023.10
2023.10.17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