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2.10
在这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2021年,7月1日建党百年的宏伟壮丽,依然掩盖不了10月1日国庆的特殊光彩。
南湖一艘红船,终成如今的巨轮,承载万千中国梦驶在大江大海。其间筚路蓝缕、暗礁险滩,随红旗漫卷一一展开,令人震撼。自从习主席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前者已经成为过去时。剑指世纪中叶的建国一百年,把过去伟业的无上喜悦转为前行的力量与智慧,自今年国庆始。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有纪念国庆的理由。时间来到21世纪20年代,任谁都可以看出,旧世界正在崩塌,我们正和72岁的社会主义中国一同来到了世界历史的十字路口。无数考验还在等待着我们。而当疫情成为历史给人类不同治理模式提出的又一道考题时,我们幸运地看到,祖国不负人民,不负社会主义。
疫情极大增加了青年对中国制度优势的理解和认同。这认同最直观的表现,是红色文艺作品在每个人心中激发出的鲜活与真实。《国际歌》在军训被大雨封住的桥洞里响起,《唱支山歌》在草坪开放麦的小型音乐会上响起。《觉醒年代》出现在高考作文里,出现在朋友圈的推荐里,出现在入党材料上,出现在中国新闻史的课堂汇报上。青年其实很容易被感动。不仅是节日庆典,随时随地,各种严肃的轻松的、高贵的平凡的场合,都可能不经意间被使命感击中。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自内心的认同,让无数青年决心入党、决心参与选调,以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上到波谲云诡的大国博弈,下到鸡毛蒜皮的民生问题,虚无缥缈的使命感,自此终于能够落地生根。就像在瞄准靶心,在一跃入水,在勉力挺举,在轻盈翻纵,00后已经能淡定迎上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将自己的五星红旗在奋斗中升起。
历史有青年的一个位置,现在有,未来也会有。但这位置对当下是不确定的,对个人是模糊的,因此引起一种焦灼,仿佛对自己的信心远不如对国家的信心。这样的焦灼,加上知识经验的不充分,容易造成青年遭遇与国家的误会,进而走入攻击一切或是捍卫一切的极端。攻击一切的人,常带着漫不经心取笑的口吻,显示自己的聪明;捍卫一切的人,则带着卫道者的“正义的愤怒”,显示自己的忠诚。我们一定体会过对网线那端沟通的无奈,而这样的无奈又何止于对青年。
能够支撑船不至于倾覆的,也许在忠诚和聪明之外,还有适当的惶恐。惶恐给绝对正确打上了问号,因此增加了沟通的可能,创造了一个最大程度凝聚共识、让误会可以解开的空间。正因为有所惶恐,我们得以实事求是、不贪功冒进;也得以在风浪肆虐中,时时拨正航线。这也正是党的政治优势:已经被历史证明的,自我纠偏的能力、自我革命的勇气。
越是尖锐的问题,越要摊开来说,越需要真诚的表达和回应。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对个人来说,民主生活会的集中学习和讨论,是抛开所有负担畅所欲言的场合。青年不完善的激情的理想,需要在这里被听见、被引导,“让需要完成的得以圆满,让需要改正的得以纠偏,让需要听见的得以传播,让天真的幻想收束在书斋,让青春的活力释放于现实”。让青年在平时的组织生活中都得到参与感和重视感,正如五年一度的人大代表选举带给我们的一样。没有化解不开的误会,没有不希望国家繁荣富强的青年。
第二个百年再出发,我们将从“小康”走向“现代化”,从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转向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今对乡村振兴的冲刺与巩固,将成为现代化开始布局的基石。从现在开始,青年就要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崭新的目标而奋斗了。习总书记曾经寄语青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2049年,我们将是挑起时代责任的主力军;到那时,我们也许会想起“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这三个月, 想起被建党史诗深深触动的时刻,想起懵懂接过重担的今日。
诸君,努力吧!百年,有我!
2021年10月1日
2023.08.14 13:45
30
2023.10
30
2023.10
30
2023.10
2023.10.17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