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8.11

两年前,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

来源:清华新闻网 作者:赵平广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新华社2018年10月23日报道

        而2016年的金秋十月,当伶仃洋上仍一片忙碌景象,你是否曾见过“凉茶绿豆盐汽水,绣花毛巾擦汗水”所描述的充满钢筋混凝土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呢?让我们用图片和文字,但你走进两年前,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一线现场。



1.

2016年国庆期间,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清华学子央企行”活动中,8位清华学子头戴白色安全帽,身穿救生衣,来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第一线。

上午九点,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中交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他们头顶上空,,一架架来自世界各国的飞机准备降落7公里之外的香港国际机场,飞机的起落架清晰可见。



2. 

十月的人工岛,三十二摄氏度,阳光刺眼。中交的工人们挽起衣袖,在飞机降落和工地施工的轰鸣声中钉装木板。岛上十万平米的区域内,仅有一百余名工人参与施工作业,精简的施工模式提高了工程机械化程水平。而在每个月需要定期送理发师上岛的恶略条件下,广场舞、农民工夜校等人性化管理使岛上工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3.

环绕着东西人工岛的是数百个“扭工字块”,可以有效减少海浪对人工岛的破坏。

通过采用巨型钢圆筒围海造岛,工程实现七个月快速成岛。其中一节钢圆筒足足有28层楼高,而东西人工岛在建设中总共使用了120节。将这120栋“摩天大楼”插入深海的施工办法将工期大大缩减,为另一个难题——沉管制造与安装赢得了时间。



4.

站在东人工岛向东望,即可清楚看见大屿山和山后的香港国际机场。

东西人工岛位于中国最繁忙的海域之一,上空又有每天数百架飞机起降。轮船的通行航道要求和飞机的起降高度限制迫使中国工程师不得不建设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而这一片海域又是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工程施工难度可见一斑。



5.

人们正在进行沉管的钢筋安装。一节沉管所用的钢材与一座埃菲尔铁塔相当。

在距东人工岛15公里之外的牛头岛,为港珠澳大桥建设量身打造的沉管预制厂在2012年就已经落成,目前仍以一个月制造一节与两艘辽宁号等重的沉管的速度全速生产。这个工厂集成了世界多项先进技术和装备,实现沉管制造的工厂化、装配化、标准化。



6.

一名工人从隧道外立面模板前走过。

在完成钢筋结构安装后,沉管将被推送至隧道外立面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比一般的大桥多20年。为了达到标准,中交使用与东方明珠所用混凝土相同的清水混凝土进行浇筑。由于清水混凝土美观度较低,在浇筑完成后进行了内部修饰。



7.

“混凝土是一次浇筑吗?”队员王子凯指着浇筑模板问道。

“是的。”工程师说。

为了确保180米长的沉管不出现裂缝,确保沉管质量,需要将2.7万立方的混凝土一次浇筑。为了保证浇筑温度稳定,分别在冬季和夏季对混凝土浇筑接口进行加棉保温和加冰降温处理



8.

       沉管预制模板旁,四名工人在清扫地面。

作为标杆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在工作环境上也苛求完美。通过设立垃圾丢弃点、进行卫生教育、采取奖惩措施,中交集团做到了施工地面没有一颗烟头,项目施工无人乱丢垃圾。



9.

一节已经制成的沉管在室外进行养护。

每节180米长的沉管又分成8个管节,管节的接口处采用凹凸槽的设计,保证管节对合后不脱落,并在凹凸槽采用止水带,防止海水渗漏。“绿茶绿豆盐汽水,绣花毛巾擦汗水。再接再厉出成果,力争沉管不漏水。”一首中交工人所写的打油诗,体现了一线建设者的匠心精神。



10.

隧道中四名中交工人在检查施工情况。

港珠澳大桥隧道部分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行车道宽按较宽的香港标准设计,为3.75米。隧道高度超过5米,中间设有通风管,每隔90米就会有一个左右车道互通的逃生通道。各项技术要求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




11.

一名队员在隧道管节接口防水阀前,防水阀的另一面就是冰冷的伶仃洋海水。

在隧道的尽头设置了严密的防水阀,像墙一样把海水“挡”在外面。当新的一节管节对接完成,管节内的海水被抽干之后,防水阀将被拆除,隧道就向前又延伸了180米。



12.

参观人工岛沉管安装现场后,队员与工程师一起走出隧道。和隧道略显昏暗的环境相比,他们正在走向的隧道入口耀眼而光明。

10月8日,队员参观之后的第5天,港珠澳大桥顺利完成第E33节沉管安装,隧道合龙进入倒计时。



13.

吃完工作餐,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与队员交流。

今年十月,林鸣总工程师将迎来他的60周岁生日,倾注了近十年心血的港珠澳大桥将成为他作为工程师的“收官之作”。而在距港珠澳大桥15公里外,就是林鸣职业生涯的起点——他担任总工程师所建造的第一座大桥——淇澳大桥。

林鸣每天早晨五点会在淇澳大桥跑步十公里,以此保持饱满的工作激情。每一次的沉管安装,他都会亲自随船出海。这一次安装就是40多个小时。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工程师的一个机会,所有的问题历史性地摆在了中国工程师的面前。港珠澳大桥将中国制造和中国标准与世界连接起来。”林鸣说。



14.

从隧道走向东人工岛的另一头,桥梁上的一段栏杆拦住了队员,栏杆对面即是港珠澳大桥香港部分还未建成的桥墩,和远处的大屿山。“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香港境内。”一名工程师说。

香港特区政府在桥梁的尽头设立栏杆,象征着香港与内地的区界划分。而在2017年,港珠澳大桥将建成通车,这段栏杆也将被拆除,香港与内地的距离将再一次被拉进。


15.

队员和工程师在桥梁尽头拍下了合影。

“这是我离香港最近的一次,”队员王子凯激动地说,“我没有去过香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我一定要再来,坐汽车去香港。”


16.

实践最后,队员乘船离开东、西人工岛。轮船在伶仃洋上全速前进,船尾激起层层浪花。

这片海域见证了中国从忍辱割让香港、澳门两地的国耻,到设立特区进行改革开放的曙光,再到区域发展建设超级工程的复兴。伶仃洋上不再仅回荡着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哀叹,还有央企建设祖国的轰鸣声与青年行走一线的脚步声。

港珠澳大桥在远处矗立,船尾的国旗正迎风招展。固基修道,履方致远,旗红风正,民族复兴。



编辑:liushu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