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0.10
疯癫的王子在幻觉中目睹了所爱天鹅之死,随之而去。冷酷的女王终于不再吝啬自己的怀抱,瘫坐在床上,搂住了已经死去的儿子。与此同时,高高的窗外,化为人形的白天鹅抱着沉睡的王子,立于皎洁的月光之下。
这是马修·伯恩改编版《天鹅湖》的最后一幕。这位曾在2015年获得英国戏剧杰出贡献奖,并于2016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爵士荣誉的英国著名舞蹈编导家,是当代芭蕾最成功的革新者之一。马修·伯恩改编下的《天鹅湖》芭蕾舞剧是颠覆性的——它依然讲述了王子与天鹅的故事,而天鹅却全部由男性舞者演绎;配乐依然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服饰却由羽毛裤替换了白纱裙;健硕的肌肉代替了纤细的手臂,宽阔的肩背取代了柔韧的腰肢……。
不只是噱头
使用男性舞者演绎天鹅是与传统相悖的。被誉为“美国和现代芭蕾之父”的乔治·巴兰钦曾说“芭蕾就是女人”,女性舞者轻盈的足尖、婀娜的曲线是芭蕾舞极强观赏性的重要来源。芭蕾舞剧的主角往往是女性舞者,而男性舞者的舞蹈动作则以托举为主,更多起到“绿叶”的作用将女性舞者的形象衬托得更加优雅柔美。
随着女性形象深入人心的是对于芭蕾世界中舞者性别的刻板印象。今年8月底,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一位女主持人在节目中谈及6岁的英国乔治王子学习芭蕾时,刻意停顿了几秒,并做出一个“一言难尽”的表情,引发了其他主持人和观众的大笑。几天后,超过300名男性舞者齐聚这档电视节目录制的摄影棚外跳起芭蕾,抗议女主持人带有性别歧视的发言。社交媒体上也发起了“男孩也跳舞”(boysdancetoo)的话题。
从人们对于芭蕾乃至整个舞蹈领域的性别偏见,便可以推知男版《天鹅湖》这一创意在问世之初受到的质疑。在首演前,观众们猜测它会成为一部以反串为表演形式的搞笑剧目,而性别转换不过只是一个商业化的、哗众取宠的噱头罢了。然而马修·伯恩却认为,大自然中真实的天鹅也是有着凶猛、带有攻击性的一面的,因此让男性演绎天鹅并非情理不通。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调转性别这一大胆而又有逻辑可循的创新,成功地达到了马修·伯恩想要的“颠覆级的效果”——男版《天鹅湖》自1995年首演以来,已获得超过30个国际奖项,包括1996年英国最重要的戏剧及音乐剧奖项——奥利弗奖的“最佳新编舞蹈制作”、1999年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托尼奖的 “最佳音乐剧导演”“最佳编舞”“最佳服装”,成为了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最长演的芭蕾作品。
动物性的回归
随性别而改变的不只是角色形象和舞蹈语言。打破人物设定后,整个舞剧也从理想的童话故事转变为现实的欲望世界。在原版《天鹅湖》中,即将继承王位的王子被迫迎娶不爱之人,因无法掌握自己命运而深感苦闷的他,在天鹅湖畔遇到并爱上了被魔王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决心拯救她。可以说,原版《天鹅湖》追求的是从动物性到人性的转变——王子通过战胜动物性的化身——魔王,让心爱之人从天鹅变回公主。这样的剧情设定也与人们的常规思路相符合。
但男版《天鹅湖》却没有这样做。由男性演绎的《天鹅湖》,更像是一个从人性回归动物性的过程。王子极力想摆脱的,正是生而为人的枷锁,向往同天鹅一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深受王室繁文缛节束缚的王子,得不到冷漠的母亲的爱,与母亲大吵一架后去夜店借酒消愁,却被狗仔恶意曝光。失意的王子徘徊于天鹅湖畔,意欲轻生,却见到了不时出现在他梦中的那群天鹅。头鹅奥杰塔恣意、高傲、神秘,充满力量与野性。男性舞者尽管只能用手臂演绎天鹅挥动的翅膀,但观众们仿佛能看到天鹅翅膀上的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欲望的光泽,危险而又迷人。当奥杰塔身着黑衣出现在舞会上的时候,端庄自持的公主们都受其挑逗,意乱情迷之下主动求爱,连一向冷漠高傲的女王都情难自已地与之调情。男客们察觉到领地被入侵,好胜心即刻点燃。这个神秘狂野、风流不羁的陌生来客勾出了男男女女动物性的本能与欲望,使他们撕下了平日里虚伪的面具。
在原版《天鹅湖》中,动物性与人性是相对立的。男版《天鹅湖》则承认了人身上两种灵魂的兼具,或者说动物性正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也体现在黑与白两种颜色的运用上。天鹅洁白的羽毛与皇室洁白的服饰都给人以圣洁的表象,但场景布置和灯光设计中阴影的运用又让这种白色显得昏暗、诡秘,暗示了隐藏在表象背后的黑色的欲望。黑与白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
门槛还是垫脚石?
尽管两版《天鹅湖》对于人性的展现呈相反趋势,但它们在本质上其实都是王子自我实现、挣脱命运的故事。在原版《天鹅湖》中,王子与奥杰塔公主同病相怜,都失去了掌控自己命运的自由。王子拯救失去自由的奥杰塔的同时,也是在拯救失去自由的自己。只有在为奥杰塔而战的时候,他才是完完全全地主宰着自己的命运。爱情就是王子自我实现的方式。而在男版《天鹅湖》中,头鹅奥杰塔显然是王子理想自我的投射,那些王子自己无法实现的欲望,都依靠奥杰塔来实现。比如赢得冷漠母亲的爱,比如在舞会上成为众人的焦点。
王子与公主的固定爱情范式掩盖了原版《天鹅湖》真正的主题,异性主角之间势必诞生的爱情顺应了一些观众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期待。然而,男版《天鹅湖》中同性主角之间的情感对习惯于异性爱情范式的观众而言则相对陌生,甚至造成了小小的冒犯,让他们下意识地去寻找“谈情说爱”以外的方式来更好地解释双男主之间的关系。于是在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接近了《天鹅湖》真正的主题,即王子的自我实现。男版《天鹅湖》看似为观众设置了一个认知上的门槛,实则是通过弱化因男女性别差异产生的理所当然的“谈情说爱”之感,引导观众去触摸不同性别《天鹅湖》的共同本质。
男版《天鹅湖》设置的这道门槛,还与历史迷雾中的另一道门槛遥相呼应。在17世纪芭蕾诞生之初,舞者们只能是男性。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与路易十四沉迷芭蕾,将其融入宫廷生活,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和必备要求,芭蕾成了贵族男性的特权。直到1681年《爱的胜利》在巴黎歌剧院上演时,女性舞者才首次公开登台演出,当时最有名的报纸《水星报》称其为“一件不同寻常的新鲜事”。三百多年前这道性别转换的门槛打破了贵族对芭蕾艺术的垄断,促成了芭蕾从贵族社交舞蹈向职业舞蹈的转变。
从古至今,每一次性别的转换都为人们的认知设置了一道门槛,而每一次跨越、习惯、再跨越的过程都让人们对平等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看历史,当时的每一道门槛原来都是垫脚石。如今人们正在跨越同性相爱这一道门槛。终有一天,这种爱情的形态也会为人们所习惯。到那时,又将出现怎样的新门槛呢?
2023.08.14 13:45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2025.01.03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