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0.10
2020年1月13日,清华大学教务处在清华大学信息门户(后文简称“info”)发出通知,宣布自从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与北京大学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其中,北京大学开放了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共 129 个课容量。清华大学开放了12门理工学科优质课程,共有15个班次,170个名额。
清北互相开放课程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在两校引发热议。两校互换课程给予了同学们跨专业了解不同学校上课体验的机会。
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吴玥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设 的《国 外 社 会 学 学 说(上)》颇感兴趣。2019年春季学期,这门课程曾作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外聘教学名师课程,被引入清华大学,北大教师在清华开课,课程记入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核心课程学分。本学期这门课程在清华停开,选择北大的同内容课程,给了吴玥学习相关知识的机会。
随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月17日以线上形式如期开课,两校的互换课程也开始了第一个学期的尝试运转。
开学第一周,两校的课程平台对接尚未完成,双方教务办仍在完善互换课程的技术支持,第一批互换课程的“尝鲜者”们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惑。这些困惑既有技术层面的,如怎样协调课程重合时间、GPA如何进行换算,也有课程内容层面的,如课程大纲、任课老师信息查询等等。
首先便是两校新学期选课时间不一致带来的“上课难”。两校开放课程的选课环节,在清北学生各自学校的选课系统进行。
北京大学本科生从1月14 日至 2 月 15 日进行课程预选,在此期间,学生可将想要选择的清华开放课加入选课清单。初轮选课结果于 16 日下午即新学期开学前一日公布。
而在清华,本科生新学期课程预选于秋季学期已完成,首轮补退选则在2月17日13:00开始。由于开放北京大学通识课的通知是在清华校历寒假期间放出,因此,想要选修北大开放课的清华同学需在这次补退选阶段进行选课。
这一时间差导致些许不便。在北京大学开放的27门选修课中,有10门在星期一上课。其中,《影像与社会》与《
此外,相对较少的课余量使得能否选上北大开放课程再次变为“手速”的竞争。由于每一门只有3到5个课余量,大部分课程在 2分钟内被选完,之后便排起了候补队列。《影像与社会》《逻辑导论》等课程有60多人的等待队列,而最抢手的《音乐与数学》有100余人排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黄佳宁选修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的《影像与社会》。通过朋友圈询问,她了解到这门课的上课方式为北大的教学直播软件 classin[1],教师在上课时间进行直播,同时,classin平台会有课程录播。由于已经错过第一周的课程,她决定等待加入课程群后,再通过平台的录播功能进行回放。
与此同时,许多选上课的清华同学正在各自的朋友圈里焦急询问如何加入北大课程,以不错过当日下午开讲的《国外社会学学说》《公共财政学》等课。
受当前疫情影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采用线上开学、网上授课的形式,两校各自有自己的校内教学平台,本校学生通过学生学号与密码登录。针对两校学生网络课程的互通问题,北大、清华相继发布公告,对互选课程学生的上课方式加以解释。
2月16日,北京大学在教务部网站发出通知,对于选修了清华课程的同学,教务处会将清华旁听课程的学号与密码发到学生的北大邮箱,用以登录清华大学网络学堂。教师会在网络学堂内发布公告,解释具体的上课方式,如雨课堂、腾讯会议、zoom等。如果需要通过雨课堂平台上课,学生需要发送姓名、学号等信息发给教务部负责老师,以进行清华大学的选课绑定。
2月18日晚,清华大学在info发出通知,落实清华大学选修北大课程的上课说明。北京大学会给予清华同学旁听学号,同学们登录北京大学教学网,通过“北大课程”栏目找到自己选修的课程,在教学网旁听课程,或通过教师采用的其他平台上课。其中,有10门课程采用了北大教学网录播或研讨的形式,包括《普通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已经在北大教学网上提供了第一周上课的录音与课程资料。另有11 门课程在北大直播平台classin中完成,6门课程采用其他教学平台,如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具体的授课方式、与教师的联系方式可以在info通知中的附件《2020春北大开放课程授课信息》查看。
在本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互相开放的精品课程中,也可以通过课程之间的学科背景差异看到两校对于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丰富学生选择而做出的设计。相较于北大以人文社科类为主的通识类开放课程,清华本次开放的优质课程均为理工科内容,包括传统工科的《工业系统基础》《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也有更为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王逸文认为,清华课程的理工科特色对于北大人文社科专业的同学来说,相对来说受欢迎的程度没有那么高。
“如果我对于 STEM 课程本身感兴趣,可能会优先选择北京大学的 A 类通选课。”她解释道,哪怕在校内,人文社科院系的同学也时常对于北大的理工科A类通选课感到难度较大,清华的理工科课程在她来,挑战性会更高,北大树洞(北大校内BBS)里也有人讨论清华开放课的受众是否较少。
在北京大学选课系统中,清华开放的15门课程的热门程度不完全相同。技术实践类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制造工程体验》《现代加工技术与实践》两门优质实践类课程本次共开放了5个班次,被全部报满。与之相对,一些专业性更 强 的 课 程 报 名 率 并 不高。截至2月21日晚上,尚没有同学报名《可靠性数据与生存分析》,同时,《工业生产概论》与《工业系统基础》各自开放的20个课容量中,选课人数均低于5人。
此外,相较于线上教学形式,王逸文更期待在清华大学的校园中进行互选课学习。她认为,清华开设的理工课程的吸引力很大程度在于清华大学的学习氛围、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线上课程会使得这样的吸引力减弱。
因疫情导致难以开展线下教学带来的影响确实存在,例如,清华与北大的生命科学学院在 2012 年开始启动课程共享与学分互认,今年由于疫情管控原因暂停,取消了本学期的互选课。
但也有同学认为,线上教学为清北互相开放课程创造了更好的机会。选上《影像与社会》的黄佳宁就觉得,线上教学有利于减少两校因授课时间差异[2]而带来的通勤障碍。本学期的星期一,她同时选修了北京大学的第一节课和清华大学的第二节课,前者的下课时间为9:50,而后者的上课时间为9:50。如果和以往一样正常上学,如何准时赶到教室将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线上教学反而给了她不错过每一门课程的机会。
目前,清北互选课程首周线上授课初体验已结束。
黄佳宁起初错过了第一周的《影像与社会》课程,但她通过扫描北大教学网上课程公布的二维码,加入了课程微信群,可以准时收看第二周的直播。2月22日星期六,北京大学录入了清华选课同学的课程信息,目前,她已经可以在北大教学网上下载课程大纲和阅读材料,并通过跳转链接进入classin平台收听课程。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互相开放的课程是一个积极的尝试,教学资源的互通给予学生们感受不同学校学习氛围的机会,也在差异化的教学环境中收获了良好的课程体验。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首先是成绩互换。两校采取了不同的 GPA 计算方式,北京大学为按分数梯段计算,而清华大学为等级制成绩。在北京大学的解决方案中,选课成绩不记入GPA;清华大学暂未说明成绩互换方式。
其次,部分同学提出,北京大学的通选课考试一般在考试周(17-18 周)进行,而清华大学通选课多数在教学周最后一周(16 周)完成,考试周另有安排。两校课程考试时间如出现冲突的解决方案,仍需完善。
此外,选课学生使用对方学校classin系统或荷塘雨课堂系统时的不适应、旁听身份可能带来的限制、实践类课程如何在线上阶段保持其教学魅力等等现实问题,也有待更多教学尝试后加以系统改善。
注:
[1] 北 京 大 学 Clas-sin 在线课堂是北大选用的实时在线视频交互教学工具,在本次线上授课中为北京大学主要的直播课程平台。
[2]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 在 授 课 时 间 上 存 在 差异。清华大学每节课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5分钟,课时之间休息15分钟;而北京大学每节课课时5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课时之间休息20分钟。
(文中吴玥、黄佳宁、王逸文均为化名)
2023.08.14 13:45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2025.01.03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