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18.03
经专家评审和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理事会通过,第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获奖者名单如下:
新闻学子奖:8名
(按姓拼音首字母音序排列)
卞德龙 男 本科生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胡雅婷 女 硕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梁建强 男 硕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王 悦 男 硕士研究生 (暨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吴红毓然 女 硕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吴雪峰 男 本科生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双学位)
杨俊峰 男 本科生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张 晔 女 本科生 (清华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教育良师奖:2名
方汉奇 男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司久岳 男 教授 (清华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教育良友奖: 1名
白岩松 男 高级编辑 (中央电视台)
新闻学子奖
卞德龙:(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弃医从文,只因想做一个真正的记者。卞德龙跨越的,不仅是专业的鸿沟,还有风险和挑战。不娇气,不浮躁,不挑活,他采访的范围从政治到司法,从经济到教育,从卫生到国际,他是"抢手"的实习生,他是热爱新闻的准记者。
胡雅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从本科到硕士,从人民大学到人民日报,变化的是胡雅婷不断丰富的履历,不变的是她对新闻的热爱与坚持。六年的新闻学习,她全面发展,学习优异,科研扎实,志愿突出,毕业后选择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在新的工作平台上为新闻继续奋斗。
梁建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众多媒体的实习历练,新闻采写的娴熟卓越,使梁建强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调查报道、人物通讯、突发新闻,他是最勤奋的实习生,也是最幸福的实习生。六十余项荣誉、七十万字作品,梁建强实现了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贯通,做最好的观察者、记录者、思考者。
王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光明星已坠落、太阳照常升起"的地方。敏锐判断力、独立意识和文本功力,练就他在同龄学生之中的出类拔萃。对个别领域的"专而精",对整个行业认知的"广而全",是王悦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向。
吴红毓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爱新闻,也爱经济,爱学习,也爱实习。凭借良好的新闻学和经济学基础,吴红毓然敏锐观察、小心求证,在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实习时发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与科学技术学院"非科班"出身的学子,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有良知的记者。
杨俊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在校园里,杨俊峰是热情积极的学生记者,校广播台新闻部,电视系系报,留下了他学习奋斗的足迹;在媒体中,杨俊峰是优秀靠谱的准电视人,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黄河电视台,留下了他创作发展的业绩。他创作出的《马儿呦,慢些跑》等纪录片获得多项荣誉,这是他出色新闻业务能力的最好证明。
张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用双脚触摸泥土,用心灵读懂中国,张晔是聆听范敬宜院长"最后一课"的学生,也把"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的情怀刻进了自己的新闻执念。《人民日报》的舆情,《中国青年报》的报道,领航校园媒体,投身专业实践。她守候着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走在求真求善求实的新闻路上。
新闻教育良师奖
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方汉奇教授自62年,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培养了一代代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函授生、留学生等,以其范围之全、数量之多,堪称新闻史学教育第一,影响了新中国几代新闻人。方汉奇教授以耄耋之龄仍兢兢业业奋斗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为当今新闻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司久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司久岳教授来自新闻工作一线,热爱新闻教育事业,自2005年任教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来,为新闻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他坚守课堂,带领学生社会实践,把丰富的业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即使在两次身患重病期间,仍然心系学生,不断关怀。司久岳教授深受学生喜爱,被誉为良师、益友和慈父。
新闻教育良友奖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
作为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先生在繁忙工作之余,仍不忘热心新闻教育工作,多年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其他院校新闻院系讲课或举办讲座,特别是他启动的"东西联大"项目和"子牛杯"社会调查征文奖,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对业界人士创造性地参与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
2023.08.14 13:45
28
2025.03
28
2025.03
20
2025.03
2025.01.03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