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18.03
尊敬的方汉奇老师、尊敬的柳斌杰老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仁、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清华大学举办的这样一个颁奖礼,在11个获奖人当中,只有一位来自清华的老师和一位来自清华的学生,这种包容、大气、开放的姿态,我觉得是未来清新学院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也必将成为清新学院价值观的重要一部分。无私为大私,我觉得这一举动必将为清华带来更大的收获,我在这里要表达对清新学院一种巨大的尊敬。谢谢你们!
接下来,我要特别的感谢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和组委会给了我这样一份在我的履历表上看上去会有些诧异的奖项,特别谢谢你们,其实来领这个奖心里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非常想说不,这是由两个原因构成的。第一个,人到中年,做一些事早已不再为了得什么奖。第二个,当有机会做老师,跟学生进行教学相长,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已经不需要任何奖励。但是当这方面的纠结很强烈的时候,另一方面也觉得在这里是一个机会,如果某些行为是可以复制,可以做得更多的话,那么今天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场合。
我觉得新闻教育是一个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教育,哪一方都不可缺少。从95年开始,我每年要去各个高校新闻院系不断讲课,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去年开始,把很多年思考的私塾这样的行为变成了实践,我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系、播音主持学院,清华大学新闻系、北大新闻系每年正式招十位一年级的研究生,我要带两年,每一个月讲一天课,分成1+1+1,第一个1是我来讲,但是肯定我是不会去跟新闻大学的新闻教育进行一种对抗,而是完全作为一种补充,更多的是讲我实践中的行为。两年一个周期,我打算用两年的时间分解出去,把我该讲的讲完。第二个1,我觉得难得的有这样一个“联合大学”,他们本身的混搭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每一个月会选出一个班长来,这个班长就要在这十几个同学当中去调试、博弈、征求意见,最后用民主的方式选出一个主题,他们要准备来进行跟我对话甚至讨论。他们经过民主选出来的选题有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有信仰与宗教、有老龄化农民工与中国的乡镇、还有香港问题的由来等等,一些非常精彩的选题,要相信民主,民主的结果会让这些孩子在一方面受教育,一方面出来非常好的选题。第三个1,我会给他们播放、朗读、面对面的交流一种交叉的,但是跟未来新闻实践结合的欣赏课,比如说我会给他们放台湾诗人的纪录片,我会给他们讲香港整体问题的由来,我觉得在这1+1+1之后我还会留三本书,让大家接下来去阅读,回来给我写400字以内的点评,因为我觉得新闻实践当中更需要的是短文字而不是长文字。最后我们晚上一起吃顿饭,大家一起聊天,我觉得起码我可以做20年。
刚才跟高钢教授讨论,如果人大愿意的话,我觉得将来可以更平均地去分配。20年下来,我可以知道名字、知道面孔,看到他们成长的将有200人。为什么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个人,我没有资格去邀请我的很多新闻一线的同行,但是我想各个新闻学院可以受一点点启示,如果你们去邀请,假如全中国有50—100个新闻一线的我的同行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有一个又一个的私塾,把新闻与实践更好地衔接,那孩子们就是受益者。
还有一个是针对本科生的子牛杯社会调查,我担心孩子们不接地气,所以六年前我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启动了子牛杯社会调查征文奖,几万块钱一年设计奖金有金奖、银奖、铜奖,到现在每年会有一百多篇的社会调查,不是一个人,有时候是几个人联合做的社会调查,六年来,他们快速成长,并且已经接地气。但是这里我要插一句话,比如说接下来清华愿意,我也可以把子牛杯的社会调查放在这里,如果将来北大、人大愿意,我也可以放到你们那里。但是希望媒体不要报道,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安安静静去做,一旦这种安静被打破了,就会引来误解猜疑。
最后,我要说的是,可能是采访了很多很多人,慢慢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最有力量的是时间。在时间面前,你现实生活中去追求的所谓一些名、一些权,一些利简直毫无力量,都会烟消云散,但是在时间面前,思想还有教育却可以像火种一样,慢慢的变成火把,甚至让这个世界变得我们最需要的温度,它才是真正会随着时间停留下去的,我觉得良知永恒。谢谢各位!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燕帅)
2023.08.14 13:45
30
2023.10
30
2023.10
30
2023.10
2023.10.17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