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1.12

第九届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师奖获奖者代表丁柏铨老师在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作者:丁柏铨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作为中国唯一的新闻教育类奖项,“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现在已经成为名声远播的品牌。“良师奖”,这个奖项是沉甸甸的。今天我站在台上领奖,既感到异常兴奋(此时此刻,没法不兴奋),又感到诚惶诚恐(毕竟与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友奖的称号还差很多,与同行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获奖感言,得从范敬宜先生说起。

    范敬宜先生是中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是我所仰慕的楷模式、标杆式人物。

    范敬宜先生的新闻作品给我以丰富的思想养料和深深的智性启迪。他有很多传世之作。例如,在辽宁日报社工作期间发表的《莫把开头当过头》,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引领时代潮流的精辟观点;《两家子公社干部开始睡上安稳觉 夜无电话声 早无堵门人》,是睡一觉睡出的一篇好新闻。他一觉醒来抓住了一条大活鱼。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是政治智慧和新闻敏感。在经济日报社工作期间,以他为主导采写而成的《风风雨雨话龙年》系列报道,突破了对改革开放理解上的非白即黑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让人拍案叫绝。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看似信手拈来写成的《过去统计,现在统计》,独辟蹊径地进行成就报道,把成就报道做得令人击节赞叹。以上作品,都是新闻学子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在课上必讲的精彩案例,是长期保留的节目。

    范敬宜先生以自己的思想言行为我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在他担任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我和他有过几次见面和交谈。他的谈吐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他的谦和、儒雅、睿智,他的大家风范,令我至今难以忘怀。他把给学生上课视为人生乐事(原话是我最大的乐趣是教书)。他坚持在亲自为学生上课之余为学生亲自批改作业。清华新传的很多学生当时在追忆范敬宜先生时,都把当年他批改过的作业拿出来。学生们说:当年,范院长不只给本科班亲自上课,而且逐一批改作业,在一些段落上清晰地写下批语,有的同学的作业被写得密密麻麻,后面还要写上范敬宜”3字。范敬宜先生强调新闻要含文化、有文化、讲文化。其实,他所说的文化即人文,指人文关怀、人文理想、人文境界。

    范敬宜先生很早就注意新闻教育全程思政了。2005年,新传大二学生李强的社会调查《乡村八记》受到范敬宜先生关注。他仔细阅读后,认为李强掌握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到基层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而且文中反映的农村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便把这篇调查寄给了温家宝总理。《人民日报》摘发了这篇社会调查的精华部分和范敬宜为该生写的评价意见。此事产生了广泛深远的思政效应。他的一句名言就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他常常用这句话告诫学生多去基层,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他的这一富于哲理性的话语凸显了思政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精髓。

    总之,范敬宜先生在多个方面给我以启示和指引。我能获得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良师奖,是与受到范敬宜先生精神的引领、感召分不开的。

    我从范敬宜先生身上获得了诸多启示:

    启示一:要在课程思政方面多动脑筋。

范敬宜先生从推介学生的实习成果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深入民众、了解国情并确立为民众服务的自觉意识。这是新闻教育思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实,新闻学的好些课程都可以采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思政。我在新闻学理论的课程教学中,以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读新闻现象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在新闻写作课程教学中,以分析体现正能量的新闻精品力作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在课外,以指导学生到农村、到工厂、到基层采风、接触社会的方式进行思政。要义是:让学生在受锻炼、获教益、长才干的过程中乐意接受思政。

    启示二:在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方面下工夫。

范敬宜先生坚持“两个亲自”(上讲台亲自讲授课程,不是只讲一个开头),下讲台亲自批改作业(没有交由助手代劳)。他的理念和行动给我以很大启发和激励。

本人坚持认为:培养新闻人才,必须千方百计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通过切实努力,提高学生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我要求自己: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精心批改学生的每一篇习作,变学生一次完成一篇习作为须经数次修改、打磨才能完成。本人在担任本科生“新闻写作”任课教师期间,让学生在中国数字大学城网上提交作业,我则在网上进行批改(前后坚持8年,直至退休)。本人对学生郑重承诺:只要你们愿意修改,我就愿意批改;你们愿意修改多少次,我就愿意批改多少次(逐字逐句地修改、前后对照着修改)。以最高得分计算成绩。有个学生一篇习作先后改了7次,成绩由原来的73分提高到92分。这还不是孤例。一学期4次作业,每次都这样处理。学生经反复修改完成习作,写作能力和水平得以逐渐提升,并从中获得了对写作之道的深刻感悟。我把这样一种做法概括为“盘活教师手中的分数资源”。学生总是喜欢好成绩的,但我要让他们知道好成绩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成绩提高了,能力提升了,岂不美哉?分数被用来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修改的主动性。分数产生了高附加值。当然,我需要在学生身上加倍投入时间、精力,把本来可以用来搞科研、写论文的时间投放到认真批改学生的习作上。在担任“新闻写作”课程的春季学期,我的论文数量锐减。付出比通常改学生习作多出几倍的时间,换来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些许长进,我觉得很值。

    启示三:引导学生注重人文,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人文理想、推崇人文境界。不可只认金钱不认人文,不可只谈物质追求不谈人文理想,不可只讲先进技术不讲人文境界。人文缺失的教育,少了主心骨;只认金钱不认人文、只谈物质追求不谈人文理想,会带来思想苍白、精神空虚的后果;没有人文境界的作用,技术会走偏方向。这是可以从范敬宜先生重文化中自然而然引出的重要结论。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新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但范敬宜先生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有着永恒的意义。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