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1.12

第九届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友奖获奖者王勇获奖感言

作者:王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行和同学,

大家好!我是上海日报社评论员王勇。当我得知评上了今年的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友奖的时候,我非常激动,同时也感到诚惶诚恐。这份特殊的荣誉,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我从事新闻工作,到今年刚好30年。在过去的30年中,每当我读到有关范敬宜新闻思想的文字的时候,我都会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前行的力量。无论是他贴近群众的人民情怀,还是他学贯中西的文化素养,都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今天,当我重温范敬宜新闻思想的时候,我感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仿佛就坐在我对面,如果我有问题,他会热情回答。他会告诉我,要沉下心去做新闻,不要浮躁。尤其是他那句话 – 如果有来生,还是做记者 – 更是我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这样的力量,我也会在课堂上和实践中传给我们的后来者。

我在复旦新闻学院为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的硕士生讲授英语新闻评论写作。这门课是为了培养同学们跨文化思考和传播的能力,使他们今后在国际舆论场上能够赢得国际主流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在教学中,我除了传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知识,还积极关注同学们的兴趣点,从他们的朋友圈或随笔中发现有意义的话题,并围绕这些话题组织课堂讨论,这样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在既轻松又严谨的课堂辩论中提高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在我看来,评论的根本在思想,而交流与表达有助于提高思想能力。比如有一次,我从一位同学的随笔中发现了有关塑料污染的话题,觉得很有现实意义,也很有社会价值,便组织了一场模拟高端论坛。七名同学分别扮演了不同角色,比如律师、公务员、热心市民、专家、评委等。大家事先都作了充分准备,比如扮演律师的同学详细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塑料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扮演专家的同学事先采访了环保学者,而我和其他同学在场下扮演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向他们提问。最后,扮演评委的同学发言,她现场总结能力很强,点评也很到位。通过模拟论坛,大家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比如,要严格推敲每一个事实、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前提假设,同时也锻炼了从全球高度和地区角度看问题和写评论的能力。一个学期下来,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和实践模拟,同学们进步比较明显。有些同学到上海日报实习,他们的作品经常得到我们外籍专家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在和同学们相处的这些年中,我也不断在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并把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和课堂教学中。

今天的中国,需要面向主流,培养更多的新闻高手。就我从事的英文报道这一外宣领域来看,我们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对照范敬宜先生的新闻理念和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和教学能力,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一起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对话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