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8.06
4月29日上午,新闻与传播学院“一见倾心,回眸倾心”校友演讲会在宏盟楼环球资源厅举行。
今年毕业十周年的本科生2004级与研究生2005级校友代表发表演讲,分享自己的从业故事与感悟。原校党委副书记胡显章老师、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校友会会长陈昌凤老师、学院副院长杭敏老师、校友会秘书长王健华老师、学院李彬、雷建军、凌云老师、部分校友及在校生参加了本场活动。
校友演讲会现场
陈昌凤老师在开场致词中表达了对校友们的诚挚欢迎,并与同学们分享对“将清华精神融入自身”的理解。
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
兼校友会会长陈昌凤老师致欢迎词
随后,04级本科生班级代表陈天晗作了班级情况汇报。
陈天晗作班级汇报
在陈天晗校友的介绍后,清新校友演讲会活动正式开始。来自新华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腾讯及大型国有企业的陈天晗、杜榕、仇檀、吴济海和王波五位校友依次发表了演讲。以下是来自现场的精彩摘录。
陈天晗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4级本科。
现供职于海航集团,负责社会责任与品牌传播。
曾就职于搜狐、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等。
陈天晗演讲
演讲摘录
“
十年有多长?如果我现在站在2008年,那么对我来说,未来的十年会很长。但当我站在了十年后的今天,回首过往,对我来说,十年很短。
作为一个毕业10年的兄长,我希望各位,能够充分利用在清华成长的这几年光阴,认真对待自己度过的每一分钟。珍惜青春时光,做现阶段最值得做的、最应该做的事--珍惜身边的同学、老师,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这个国家和民族。并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释放你的好奇心,去观察这个世界,充分去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复杂的人心。只有当你能够直面内心,并理解社会和人心的多面性之后,你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和专业。
不要仅仅将奋斗目标短浅地定位在某个公司、某份工作、某份收入。清华毕业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要真正理解‘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朴实的意义。
在读书时,我总是觉得‘主流’是个高高在上的存在;而‘高手’,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也好像小时候隔壁家的孩子那样,与自己无关。而十年后,我们才深刻理解到,我们这一代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自己的高度,终会反映出‘主流’的高度。我们自身的专业性水平,也就是年轻一代眼中‘高手’的水平。不是我们刻意去成为主流,而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就到了需要扛起责任的位置。
我们都要放下虚荣,实事求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只有这样,才能在谈及新闻理想时,显示出‘专业’的特质。当下做到如此,在有朝一日,各位谈及离别时,才会显得从容和无悔。 珍惜当下,愿各位青春无悔。
”
杜榕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硕士。
现任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曾就职于人民日报社总编室视点新闻版、政治文化部港澳台侨组、政治文化部党建组;北汽集团宣传部副部长,北京汽车报社副总编。
杜榕演讲
演讲摘录
“
我觉得在媒体工作和在企业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媒体特别是报纸工作的话,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你个人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的确,你要和其他部门、和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但是最后报道的呈现非常考验的是你个人的能力。但是在企业里面,环境要复杂很多,对于一个项目你经常要依赖的是一个团队,团队里的资源等因素都不是你能决定的,所以很多时候考验的是你协作的能力。
我还想分享网络上的一句“鸡汤”:你看得清一杯水的颜色,可是你看不清一片大海的颜色。一杯水我们看是透明的,但是无数杯水汇聚在一起,我们不知道会是什么颜色。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只能每天在每一个当下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去把每件事情做好,把生活过好,同时坚持梦想。梦想具体来说,就是你每一天选择做的每一件事。
”
仇檀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级本科,2005级硕生。
现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任《一路畅通》节目编辑。
2008年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先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爱家广播、节目制作中心、交通广播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曾负责的栏目《家里家外》(播出频率:北京爱家广播)曾获北京广播影视奖。
仇檀演讲
演讲摘录
“
十年之后再回归学院,十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新闻传播工作一线。做电台广播,无论多累,只要在麦克风前,就要给自己“打鸡血”,让声音进入状态。看到地图上显示的交通拥堵红色标识了吗?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堵车不堵心”。
(播放一段音频后)大家都听到了,那天事特别多,火扑灭了之后,又有大客车和小客车的事故。我们平时工作的日常状态是很欢乐的,但是我们也时刻要特别警觉,做好时刻应急的准备。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火灾的情况,在我值班时,这种火灾的情况至少遇到过两三次,都得迅速反应。应急机制彰显新闻人本色。
我说一下现在媒体的形式,我用“裂变”来形容。因为这几年,媒体一年一个风口,比如2014年是微信公众号,2015年是短视频,2016年是网络直播,2017年是付费音频。内容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有变现力的内容。从节目到产品,从受众到客户,分发渠道更加精准细分。
”
吴济海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硕士
2008年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对外部港台部工作至今。
吴济海演讲
演讲摘录
“
大家应该都看过电影《无问西东》,我看完后,更加深了对清华的感情。它也让我更相信坚定平和的力量,暂时从纷繁的世俗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珍贵,然后砥砺前行。处于35岁左右的年龄会很容易焦虑。除了少数人,我们很多人的事业都会遇到瓶颈期,还有体重稍不注意就很增加等等这种来自外部或自我加压带来的焦虑。这是我跟大家汇报的第一点感悟,就是尽量不要焦虑。大部分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平凡的生活不代表没有意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是实现了社会价值。
要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锤炼和具备‘四力’——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脚力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通过你的脚力深入基层,你才能写出更多鲜活的、接地气的作品,也才会带来更精准的眼力,脑力和笔力。
”
王 波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硕士。
现任腾讯新闻深度报道(谷雨项目)主编。
曾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副主编,阅读周刊负责人,《青年参考》报主编,《博客天下》杂志主编。
王波演讲
演讲摘录
“
一方面,从个人的兴趣上来说,好奇心和理解、表达世事的欲望,让我十几年来一直在媒体行业工作,大部分时间在做特稿和深度报道。另一方面,它能够给我提供相对体面的东西——基础的是物质的上体面,不是说薪水多高,而是说挣的每一分钱,心里是很踏实的,不那么违心的。此外是精神上的体面,我能在其中始终关注着社会,尽力去理解它运行的各种逻辑,并保持相对独立的思考。
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审美底线。
”
活动期间,对校友们的分享深有感触的胡显章老师和李彬老师,也热切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两位老师说到,清华给予我们的,往往不是非常具体的知识,而是做人做事的标准。正所谓,“进了清华门,便是清华人”。既是清华人,就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
原校党委副书记胡显章老师讲话
新闻学院李彬老师发言
在活动的尾声,王健华老师再次表达了对校友们的热烈欢迎和美好祝愿。
新闻学院校友会秘书长王健华老师发言
活动结束后,校友和老师们纷纷在学院门口的签名墙前合影留念。
校友在签名墙前合影留念
还有更多温馨花絮,跟随我们的摄像头一起去看看!
本科2004级秩年庆返校合影
带孩子们看看自己呆过的校园
拜见老师们
再拍一张集体合影
清新校友演讲会
清新校友演讲会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办的品牌讲座栏目,由新闻与传播学院研团总支与校友会共同主办。栏目将邀请学院杰出校友以演讲的形式与大家面对面分享和交流。
2023.08.14 13:45
23
2024.10
23
2024.10
23
2024.10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