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8.06
5月17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23期【清新书院·学术午餐会】在宏盟楼环球资源厅顺利举行。本次午餐会邀请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杨慧老师,与大家零距离分享其博士论文《社会变迁与性别呈现:中国当代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研究》。
杨慧老师从博士论文内容本身、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感悟等角度向大家做了分享,整个分享涉及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大众文化中的家庭叙事、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新发展等多个话题。
清华传媒评论公众号在此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午餐会内容精粹,以飨学术道路上的同行人。
研究选题:女性主义与家庭伦理剧
杨慧老师首先针对博士论文选题分享了她选题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她说,从论文的副标题“中国当代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两个关键词和两个重点研究对象——女性形象和家庭伦理剧。
一个是女性形象。她认为,虽然女性形象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提法,但它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命题,而且在不同的大众文化背景下,它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如果把历史上的女性形象接续起来去理解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所以,在这篇文章,杨老师梳理了从《渴望》到自己毕业以前的那些家庭伦理电视剧当中的女性形象。为了与大众传播叙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她梳理出了从古代的“徒有其表”到五四时期的“刻画女性意识”再到建国初期的“融入革命话语”这一书写女性形象的历史脉络。回到论文研究对象,她认为,自90年代的《渴望》以来,家庭伦理片中女性形象的书写进入到了一个空前世俗化的阶段。
另一个是家庭伦理剧。杨慧老师表示,家庭伦理剧不是她最喜欢的电视剧类型,选择它作为研究样本是一个理性的考虑。究其原因,一方面尹鸿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认为“中国的电视剧其实是中国大众文化的第一叙事载体”;其次在我国电视剧的诸种类型中,家庭伦理剧其实是一个常青树。从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电视剧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同时,在质量上,每年总会有一些引起大家热议的剧作。相较于被奇观化的历史剧和发展时间不长的青春剧、职场剧、校园剧等,家庭伦理剧更为稳定,很多是在讲述女性故事。同时,家庭伦理电视剧在创作层面,比如编剧环节,女性编剧的比重是非常高的。另外,它的目标观众也以女性观众为主。
杨老师说,把这两个关键词结合,就是论文的核心关注点,即当代家庭伦理剧当中女性形象的呈现。一方面探究女性形象的历时性变化;另一方面在家庭伦理剧的内部也有一个变迁,形成了一个共时性结构。
因此,女性形象的历时性变化和其在当代家庭伦理剧中的共时性结构构成了其研究的主要落脚点。
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
杨老师说,她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四种研究方法或理论视角。
① 符号学。主要关注女性形象经历了怎样的能指和所指的变化,并探讨不同阶段的符号和意义是如何生产异质形象的;
② 叙事学。主要从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言语行为等去分析女性形象,因为很多女性形象是在动态中完成的,需要对这个人的讲述,以及这个人的自我讲述才能完成;
③ 结构主义。因为结构主义强调二元对立,而二元关系是她这篇文章贯彻始终的一条轴线,也即她认为女性形象的呈现并不完全是孤立的,所以在她的研究中,她更多的是把它放在一个二元关系中进行探讨;
④ 文化研究。她指出,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算是一篇女性主义的文化研究。探究女性作为一种社会性别如何被构建以及讨论女性主体性和女性意识,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而文化研究特别关注文化当中的弱势群体和二元关系。因为文化研究把文化视作一种权利,所以它关注文化当中的权力不平等问题,进而追求文化平等。
研究结论
杨老师通过运用符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和文化研究等相关方法和理论视角研究分析了我国当代家庭伦理剧中女性形象的历时性变化和共时性结构,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① 固有的家庭叙事和流变的二元结构。家庭在女性叙事中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不管是家庭伦理剧,还是职场剧,包括一些古装剧,女性往往都离不开家庭,要么在家庭中,要么在寻找家庭。但是,二元结构其实是动态的。女性的另一端站着的文本形象通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个男性,但现在对面会有不同的形象,更多的是女性形象,可能有些女性形象以女性形象为壳,但内里是某种男权的代言人或代理人。这种二元结构在符号上是流变的。
② 男性“免名”:女性二元对立关系的意识形态。在大量的女性二元关系当中充斥着男性的意识形态。杨老师称她借用了罗兰·巴特的“免名理论”。这一理论是指,在文化研究当中,有些存在于二元关系当中的强势话语,因为足够强势而可以不提及自己。这种强势话语通常会隐藏自己的存在,但又会实现它的无所不在。而在很多影视剧中,因为男性是多数派,是主流,他们就可以通过免除符号化的存在实现无所不在。
③ “消费自我”:女性主体的再度失落。家庭伦理剧其实主要服务于女性受众市场的,所以它本质上是“女性观看女性”。但可怕的是,它的女性符号之下隐藏的还是传统的男性意识形态,通过让女性观众和徒有其表的女性形象进行互动,最终带来女性主体性的再一次失落。
在午餐会的最后,杨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她针对这个选题的后续关注,比如近几年出现的一些电视剧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新呈现,如《那年花开月正圆》《芈月传》等“大女主”题材的电视剧。以及她个人写作博士论文的一些感悟,她认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是一个“自问——取舍——妥协”的过程。她还引用埃德加·莫兰的“任何所谓惯常事物都应使你不安”来激励大家善于思考,发现问题。
2023.08.14 13:45
23
2024.10
23
2024.10
23
2024.10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