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8.06
“回望传统,凝视现实,面向未来”
清华大学第523期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举行
文字:吴乔飞
摄影:吴嘉伦 吴乔飞
2018年4月22日上午9点,清华大学第523期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新水利馆406室开幕,本次论坛以“继承.传统.创新:新闻传播与时代话语”为主题,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10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近7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4名留学生)出席参加并作学术交流。
胡钰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博士生论坛是清华大学博士生的必修环节,为学生们提供了难得的自由讨论、观点交流的平台。结合“中兴事件”以及此前的“全球胜任力”调研,他尖锐地指出中国当前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美”的状况,并寄语博士生们要避免“粗鲁的勇敢”、“精致的平庸”,真正做出原创的成果,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
两位学者为本次论坛作了特邀报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以《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及其测量》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与会博士生们传递了严谨的学术态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周逵副教授以《志业杂感:学术研究心路与得失分享》为题,既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也指出学术研究是“孤独的”,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与会同学对报告投以热烈掌声。
金兼斌教授作论坛特邀报告
周逵副教授作论坛特邀报告
本次论坛共设有6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媒介史论与批判研究”、“影像文化与视觉艺术”、“新媒体与技术”、“全球传播”、“批判传播学与文化研究”、“传播学的跨学科想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璟薇老师、梁君健副教授、曾繁旭副教授、卢嘉副教授、戴佳副教授、常江副教授和吕宇翔副教授分别担任各分论坛的点评人,聆听学生们的口头报告,提出指导意见,并评选出各分论坛的优秀论文。
本次论坛入选的口头报告研究主题多样,研究视角多元,既体现出当代博士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学术态度,又体现出独特的学科关怀和真诚的人文关怀。
博士生张虹在“媒介史论与批判研究”
分论坛作口头报告
在“媒介史论与批判研究”分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张虹立足中国古代传播实践,发掘新闻传播资源,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鼓角”作为音声传播媒介在古代战争中的运用;在“批判传播学与文化研究”分论坛上,来自暨南大学的周小铃、谭璇璇将文化研究的视角分别投向了“快手上的‘社会摇’青年”、“《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聚焦当前新闻传播实践领域内的新现象。常江副教授认真聆听了他们的报告,并提出了启发意义的点评,希望她们能“加强针对中国语境的分析”。
各分论坛结束后,点评专家与参会学生共同出席了论坛闭幕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在总结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认为本次论坛不仅投稿“主题新颖、独到”,“议程精彩”,而且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增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准。同时鼓励与会学生在今后的论坛中多投英文稿件,做英文报告,与国际会议对接,寄语学生们要“打好基础,迈向国际”。
陈昌凤教授在论坛闭幕式作总结致辞
颁奖嘉宾与“优秀论文奖”获奖作者合影留念
(右一:陈昌凤教授;左一:梁君健副教授;左二:戴佳副教授;左三:卢嘉副教授;左四:吕宇翔副教授。)
在论坛的颁奖环节,点评专家们为各分论坛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闭幕。
与会人员在宏盟楼前合影留念
清华大学第523期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旨在搭建多元化思想碰撞与交锋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与领域内的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研究水平,开拓研究思路,鼓励交叉学科研究,进一步增强博士生的学术创新意识。
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100余篇,入选演讲报告文章34篇,张贴论文36篇,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等20多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的近70名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论坛的活动。
2023.08.14 13:45
23
2024.10
23
2024.10
23
2024.10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