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18.03

初心不忘,步履不停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许雅楠

在安徽省大别山区进行国情调研六天五夜里,我们辗转一市一县,探访两镇三村,跟随着自己的脚步感受了六安市的牺牲与发展、金寨县的革命精神、大湾村的脱贫之道、以及当地人民的淳朴热情。曾经坐在象牙塔里的读书生们,这一次真切地把双脚放在了土地上,观察和记录这片有着历史文化积淀的大地。在这个露天的大课堂中,手握笔杆子的我更加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记者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到的“党性之笔”、“人民之笔”和“专业之笔”的重要性。


金寨县有着及其重要的革命历史地位,革命烽火从这里被点燃,人民军队在这里诞生,10万英雄儿女曾为共产主义理想赴汤蹈火,“大别山精神”在这里延续。参观体会金寨县的红色革命精神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更是对我们“党性”的一次呼唤,让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深刻感悟到过去革命者的不屈气节与优秀党员的坚定信仰。在皖西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博物馆,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将军皮定均中原突围、洪学智永跟党走的故事,展示着艰苦朴素的革命者们用过的简单物品、舍不得丢掉的党证。每一个英勇顽强的故事、每一个布满历史痕迹的文物,都让我的内心经历一次震撼与感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共党员的信仰与气节,这是个人思想进步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财富。

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认真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

在思想多元变化的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也受到了西方舆论质疑、唱衰的挑战,而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新闻工作中“党性原则是根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灵魂”,“党性之笔”就是我们在新闻写作中的基本要义。只有自身树立了正确的信仰导向,我们才能做好舆论引导,并让舆论引导在中国、在世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多元化的思想中举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旗帜。

握好“党性之笔”是新闻工作者的实践根本,用好“人民之笔”就是体现新闻工作者价值的来源。在大别山区的山坳坳里,无数的感人的、精彩的、智慧的故事缤纷呈现,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最基层的村落里,最普通的大地上。在为期不长的国情调研中,我们接触到了最基层的领导干部,接触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接触到了行政格局最底层的社区文化服务者,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反映出人民的智慧、愿望与需求。探访和记录这些深扎在泥土里的人事,不仅让我们对中国最角落里的建设与发展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更让我们笔下的文章带上了泥土的清香,学会写出真正接地气的文章。一位扶贫官员的坚持,一个淳朴的贫困农民靠勤劳致富,一位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环保卫士,这些带着体温的故事是坐在课桌旁、电脑前永远无法写出来的。六安市市委外宣办主任翁朝辉同志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说了一句话:“做新闻工作,不能做‘主编’,要做‘走编’”,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且印证了我对新闻实践的看法。随着互联网的便利化发展,所有的信息资源动几根手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整理和发布,但是这对新闻来说却不是最有益的事——因为简单的文字游戏过于主观臆断,无法带来共鸣、引人深思的故事,只有走到人民百姓当中去,去对比判断、体会观察,才能描绘出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与中国社会的多元样态。

在六安市凤凰河景观带,与环卫工人交流凤凰河治理前后的变化

人与人的联结依靠情感,若要使我手中的笔杆子描绘出的故事打动旁人,首先就要打动自己。只有切身的交谈与设身处地才能激发写作者灵感与情意。作为国际新闻传播工作者,讲好中国的故事就更应该步履不停地丈量这片厚土,挖掘出隐藏在人民身上的精神与智慧,将中国人、中华文化、当代故事捆绑在一起,与全世界分享。

来到六安金寨调研之前,我们也在课堂里进行了多次国情教育,涉及我国发展的政治道路、经济规划、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而理论与概念的归纳总是形而上的信息。于是,这一次走基层查民情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方式。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对互联网一代的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曾一度让我以为了解西方就能在国际传播中站稳脚跟。实则不然,要讲好中国故事给世界人民,知己知彼必不可少。比如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在路上,从经济发展到生态观的转变究竟如何落到实处,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一个疑问,而我们在六安市就真的看到了一座为了生态保护牺牲发展速度的城市;比如中国现阶段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兜底扶贫如何在贫困人口集中的环境下层级推行,金寨县的光伏脱贫、天堂寨镇的旅游扶贫、花石乡大湾村贫困户管理就给了我们答案。在基层,在乡村,在田间,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式的优越性与社会生态的复杂性,认识到了我国历史文化积淀与独特的社会主义国情给现阶段发展带来的特殊性。长时间快节奏的实地调研让我意识到这样的独立思考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对我在未来的报道和写作中建立对我国国情客观理性的认识十分有益。

在国际信息传播秩序不平衡的当代,突破重围讲故事是机遇也是挑战。我身上的责任越大,越让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中国环境的复杂多元也让我更为这个充满着丰富有趣故事的祖国而骄傲,这里才应该是新闻写作与挖掘故事的宝库。所以,要成为一个握着“专业之笔”的记者,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接受信息、整理信息,而要充分地正视自身所处的国情,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现一个大国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责任、自信与独立精神。

用相机记录金寨县图书馆里安静的阅读场景

        紧凑充实的六安金寨之行就要结束了,但这结束也是开始。整个过程中接触到抽出工作时间陪伴我们的各级宣传部的领导干部,还有帮我一字一句打磨稿件的人民日报社的曼叶平老师,都成为了我未来学习工作的榜样。同时,我也在这六天的工作中重新与自己最初的新闻理想相遇,看到了意义所在,更坚定了我未来继续行走中华大地、讲述中国故事的信心。



编辑:ba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