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18.04

做裤腿上带着泥的专业新闻人

来源:清新国新

我们的国情调研是从拟定一份“五天发稿计划”开始的。尚未碰面,我和组员们就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展开了对实践地点的前期调研。尽管有一份计划在手,但我们对接下来五天的实战训练却没有什么把握,甚至产生了一丝担忧情绪。

这种充满期待而又不踏实的情绪,很快被快节奏的采访和写作所冲淡。到达六安市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前往皖西博物馆和凤凰河景观带进行现场采访,同学们快速进入了一线记者的工作状态。

“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

安徽金寨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由于地处山区,发展受限,金寨很早就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面临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2016年,习总书记视察金寨时就指出,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基于这些背景,我们小组确定了四个宏观层面的选题,即革命老区建设与发展、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弘扬、习总书记视察以后金寨的变化。虽然选题得到了老师们的初步肯定,但由于此前我们没有接触过此类社会话题,且没有在基层一线锻炼过,因此在具体采写操作上犯了难。调研初始,我就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如何才能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挖掘出故事呢?

在凤凰河景观带采访环卫工人

第一天在凤凰河景观带调研时,室外温度已达到40度。车载着我们在景观带的公路上行驶时,沿途基本上没有行人经过。我们掀开被太阳晒得发烫的车窗帘往外望,心里却感到一阵虚空。这时,几位植被养护工和一位在河边垂钓的居民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随行的周庆安老师立即请求司机师傅停车,带领我们上前和他们攀谈。后来,我们从交谈中获取了很多关于凤凰河变迁的故事。周老师告诉我们,新闻记者就需要寻找机会,主动和当地人交流,要谦虚,要接地气,多和老百姓请教学习。

他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在后来的参观中,我试图主动上前和工作人员、游客、附近的居民进行交流,创造信息获取的机会。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物,他们的工作生活都会与一个地方的过去、发展和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和述说。后几天我们在金寨县下辖的几个贫困村做采访时,每到一个点,同学们都会自动涌上去和“当事人”交流。无论是梅山水库边卖板栗的老奶奶,还是工厂里LED灯泡生产线上的操作工,抑或是山沟沟里的脱贫带头人,我们通过走上前俯下身,主动与他们交谈,获取到很多信息,为写好一个故事收集到珍贵的素材。

“细观察,选角度,炼表达”

本次调研,我们通过接受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增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在每天的新闻采写实战中打磨了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素质。

随行的周庆安老师、曼叶平老师和张耀钟学长一直和我们强调,要把视野放开阔,在众多选题中,找到一个独特的让新闻出“新”的切口,避免扎堆写重复的话题。起初下村调研时,我们把一个村支书围得水泄不通,结果陷入选题重复的桎梏,遗漏了很多宝贵的信息源。后来,老师们给予我们悉心指导与点拨,即在选题上,除了写村里的扶贫脱贫工作,还可以写乡村治理、村民生活和大山生态环境保护等,这让我们深受启发。在今后的采写工作中,我们需要留心观察,勤思考勤记录,尽量不让好的素材陷入平庸。

然而,好的选题、扎实的采访并不足以推出一篇有品质的新闻稿件,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文稿写作与文字表达能力仍然十分必要,这也是从事新闻行业最基本的素质。记得第一天评稿时,周老师给予我指点,在进行环境描写时,与其用一个“很漂亮”的形容词去概括,不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假想他们在那个环境中如何移步换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字呈现,文章会更具表现力。

在位于天堂寨镇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听讲解

在几天的评稿改稿过程中,周老师和曼老师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这里如果用了阿拉伯数字,后面就要统一使用,不能再写汉字。”曼老师手指着电脑屏幕,轻声细语地对我说。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待完成文稿写作后,自觉检查文中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得当,语句表达是否流畅通顺,数据使用是否精确无误,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素养和意识。很感激自己能在学生时代遇到一群好的“引路人”,给予我悉心指导,帮助我减少以后犯错误的机率,收获诸多成长与进步。

“新闻是一种永不消失的热情。”短短七天的金寨调研之行结束了,然而作为新闻学子,我们脚下的新闻工作之路才刚刚开始,离成为一名“裤腿上带着泥”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闻人只有深入一线,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了解社会最真实的情况,同时不断打磨自己的专业本领,提升专业素质,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用“笔杆子”把中国故事讲好。愿我们能把此次调研的收获和启示化用到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去,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细观察选角度炼表达,早日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杨虹艳

2017-07-31


编辑:ba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