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0.11

雄安筑梦人:一砖一瓦总关情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刘勇亮

十一月初的河北雄安已然有了初冬的些许寒意,但这里依然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十三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聚集在雄安,他们正在这里建设一座智能之城、绿色之城、未来之城。三十七岁的郭昆鹏便是这群“筑梦人”中的一员。


和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建筑工人不同,郭昆鹏是一名大学生。他目前担任容东片区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二标段六号楼、七号楼的工段长,负责两栋楼的钢结构建设。


正在接受采访的郭昆鹏(戴润韬 摄)


2005年大学刚毕业,郭昆鹏就投身到了工程建设行业。十五年来,郭昆鹏曾负责过北京地铁十七号线、非洲安哥拉卡兰巴卡西亚社会住房援建项目等多项重要工程。刚刚来到雄安,这里的智能建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雄安,重要建筑材料上都会印有二维码,扫码即可查询到材料的来源。” 31岁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二标段项目经理郭劲松也对雄安的智慧工地建设充满了自豪。“我们采用的是智慧工地的建设模式,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检测塔吊的高度、重量等等。”


绿色城市也是雄安从设计阶段便开始不断追寻的目标。“为了保持雄安的生态坏境,我们会对工地现场的扬尘进行后台实时监测,并建设了在线喷淋系统,控制扬尘量。” 郭劲松介绍道。


对于这些筑梦人而言,建设雄安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天早上八点,郭昆鹏会早早来到工地现场,一直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开,有时甚至会加班到半夜十二点。虽然原则上每周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但自从7月13日开吊以来,郭昆鹏几乎没有休息过。“确实很辛苦,但是也没办法,挺一挺就过去了,”郭昆鹏如是说道,“看着自己负责的大楼一节节建起来,非常有成就感。今年七月份这里还是一座大坑,如今已经是一座封顶的高楼了。”


郭昆鹏来自河北三河,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目前生活在北京丰台。来到雄安六个多月以来,他只在八月份回过一次家——为小女儿办理入学报名手续。“平时也会有思念老婆孩子的时候,就会和她们通通视频电话。”谈到家人时,郭昆鹏原本坚毅的神情里露出了浅浅的笑容。


在雄安,像郭昆鹏和郭劲松这样的筑梦人还有很多。今年32岁的史朝阳来自重庆,是一名毕业于重庆大学的研究生。今年五月份,女儿刚刚出生的他便来到了雄安,担任起了项目经理。在被问到是否会思念女儿时,郭劲松的脸上闪过了一丝遗憾,“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和爱人通通电话,看看女儿。”


如今的雄安不仅是国家的“千年大计”,也是无数人为之辛勤耕耘的“梦想之城”。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建议》提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雄安正在从一个伟大的设想,逐渐演变成华北大地上一座最不可忽略的伟大城市。


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刘勇亮 摄)


“等雄安建成之后,如果政策好,我也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一起生活。”对于雄安的未来和小家庭的规划,郭昆鹏充满了期待。


编辑:liuyi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