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2.10

潘嘉平:博物院里的“说书人”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于露

潘嘉平,199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线上,他是知名科学科普博主,良渚博物院超话主持人;线下,他是良渚博物院高级讲解员、社教专员。精通会计核算、数据统计,也熟练掌握篆刻技巧、汉服制作,自诩“良渚博物院第一‘熊孩子’,摸鱼度日的‘说书人’”。


图片

良渚博物院高级讲解员 潘嘉平


作为杭州“土著”,潘嘉平的老家与良渚古城的距离只有短短不到十公里,而成立于1994年的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前身)则与潘嘉平的年岁相差无几,也是他童年最好的“玩伴”。


“那个时候博物馆的展品不多,环境也很幽暗,对于小朋友的吸引力是极为有限的,可是我就觉得很奇妙,和良渚结下了不解之缘,”潘嘉平回忆说。


但是即便在良渚古城的脚下长大,潘嘉平对良渚文化的认识也并非全靠耳濡目染。早在上学时,学校就会组织同学们参与良渚文化的学习,甚至学校的老师就是良渚文化相关书籍的编写者或是良渚遗址的保护者。


“认识良渚文化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认识一件器物,从名称到作用,再到制作方式,甚至思考自己如何着手制作,都是这个道理。”


潘嘉平本科毕业于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经济学系,并非考古学科班出身,来到良渚博物院任职虽然有兴趣作为牵引,但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我本来是想应聘志愿者,后来碰巧发现博物院在招讲解员,就从2018年一直做到了现在。”


就在潘嘉平来到良渚博物院任职的一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在2019年7月6日申遗成功。以良渚为核心的长江下游区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最重要的发现,向世界人民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申遗成功的那一天,潘嘉平正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家书店里收看申遗直播。“就在那一刻我们中国新增了一个世界遗产,在那个很安静的环境里我竟然忍不住叫了出来,”潘嘉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实在太激动了。”


虽然孤零零一人远在他乡,但是能够跟全世界的人分享这一刻的喜悦,潘嘉平也觉得心满意足。


相似的喜悦再次出现在三年后的冬日。2022年冬奥会期间,“谷爱凌同款旅行箱”走红网络——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的奥运行李箱纪念版“君琮”箱体四个长边参考玉琮外四棱形制,制成凹凸有致的仿浮雕表面,箱轮将符号规整的良渚泥质红陶、纺轮嵌于箱轮作为点缀,箱体八个角则提取良渚玉器上的微刻纹路做成暗纹装饰——就这样,良渚文化随着奥运健儿们的强势出征真正走上了世界舞台。


图片

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奥运行李箱纪念版“君琮”


时至今日,“谷爱凌同款旅行箱”仍然能在良渚博物院的文化创意商店买到,而就潘嘉平所说,来此购物的中外游客并不在少数。良渚玉鸟扇、良渚王国盲盒、玉璧手链、鸟立高台开瓶器......中国传统文化正乘着“浙江制造”的东风出海远航。

“如果我来设计一个良渚文创产品,我会做一个神人兽面纹的眼罩,”潘嘉平兴致勃勃地说,“你不觉得戴着神人兽面纹睡觉很酷吗?那个以前可是王和贵族才能戴的哎!”

 

图片

良渚文化中代表神权的神人兽面纹


虽然潘嘉平总是自我调侃说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奇奇怪怪、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但他的喜欢并不奇诡,反而赤诚得令人心生敬意——正如他对良渚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那份最真挚的喜爱。


“讲解员的工资并不高,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赚大钱了。”面对参差的现实,潘嘉平却语气轻快,全然不以为意。“大家对自己的家乡都会有一份情怀在里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宣传他,让世界知道他是多么的优秀,这是每个人都会希望做到的事。”

 

今年,潘嘉平29岁,而像潘嘉平一样就职于良渚博物院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甚至还有比他更加年轻的有志青年也正投身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将个人事业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弘扬紧紧联系在一起。


“良渚文明说大了实证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说小了让我寻到了自己的根,”潘嘉平说,“我想像个说书人一样,用讲故事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和了解良渚文化,这是我一直都想、也会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排版:李柳莹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