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10
茶在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中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中国茶在历史上经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向世界各个民族。如今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蒋维明以茶为媒,开门迎客,将中国茶文化带给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二十余个国家。
《西藏政教鉴附录》称,“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正是文成公主进藏,在藏地培育起尚饮之风,而那茶叶正是西路边茶。最初的西路边茶为不经发酵的绿茶,后在松茂茶马古道来往的茶客马背上日晒雨淋,茶色变黑。这种黑茶经几代人探索形成西路边茶制茶技艺,产制风味更加醇和。
“以茶为媒,实际上就是大家都喝茶饮料,所以可以坐下来一起谈事情。”这是蒋维明谈到茶文化走出国门时的感想。中华茶文化的宣介需要融入在地的空间中,才能更好抓住喝茶时的氛围。茶祥子映秀制茶坊为此营建地球茶仓,实现茶文化和特定空间理念相交融的文化表达。
茶祥子映秀制茶坊藏仓内部
据茶祥子员工刘渠波介绍,映秀制茶坊将星空酒店理念与传统的茶室设计相融合,打造出具有汉、藏、羌族三种茶文化特色的现代茶空间。羌族是云朵上的民族,“羌仓”中火塘最能体现羌族围火风俗的设施。“藏仓”以冥想空间为构造传达藏族厚重内敛的茶文化特色。“汉仓”以阴阳鱼构型,同时也兼具中茶西饮国际化口味测评中心之用。蒋维明计划建设地球茶仓2.0,把茶仓开到国外去,结合当地文化推介中国多民族茶文化。
阿坝州州委宣传科蒋祖权透露,茶祥子先后参加四川茶博会、“一带一路”盛世公主号香港回归20周年文化庙会和广交会。目前,茶祥子已接待尼泊尔政要代表团、美国西部政要代表团、塞浦路斯媒体代表团、巴以代表团、拉美四国将军、尼泊尔副总理、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等外国嘉宾。
茶工将压制好的金银花茶制成茶砖
2022年11月,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涉及四川省两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即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2008)和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2021)。
“我们不是超市里售卖的茶包袋,这不是我们中国人要讲的茶。”蒋维明谈到向外国友人讲茶文化。2017年蒋维明带着茶祥子研发的大土司黑茶、金银茶和黄茶登上“一带一路”盛世公主号首航,向国际二十多国友人讲述“中华茶文化”讲座。“来自熊猫故乡的茶”,这是锚定川茶文化闲适风格的文化标签。
三花川剧团表演四川折子戏《赵氏孤儿》
在成都,以茶馆为根据地的茶文化正在经历吐故纳新,以茶文化为底的茶空间已然诞生新的表达。在成都太古里大慈寺茶社内,游客可以在品茶之时体验到繁华中古刹之幽。在成都市三花川剧艺术团中,游客买一碗30元盖碗茶,就可以在剧团里看一下午川剧传统折子戏。据三花川剧团负责人“三花”陈英介绍,自去年走红以来,陆陆续续有外国游客来川剧团观看演出。“他们也都是30块钱一杯茶,买了票就能进来看。”
借着China Travel的东风,四川茶文化也借来华游客之口,转讲给了外国人听。在YouTube视频频道上,一对来自爱尔兰的夫妻博主Luke & Naomi在成都人民公园鹤鸣茶社的一个周末下午天享受了成都人民的“松弛感”,并在喝茶之余享受了采耳,将其描述为一种“紧张且新奇的体验”。成都茶文化的在地氛围和生活方式为外国友人提供了解四川茶文化的媒介。
映秀村民在茶祥子公共文化空间下棋
据《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茶叶进出口报告(2024)》,2024年1-6月中国大陆对“一带一路”共建国茶叶进出口总量16.84万吨,进出口总额达到5.78亿美元。出口到“一带一路”共建国的茶叶占据茶叶出口总额的97.91%,以非洲和亚洲国家为出口地的茶叶出口分别占据出口总额的73.35%和18.69%,主要销往摩洛哥、加纳、马来西亚、毛里塔尼亚和俄罗斯等国家。
据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茶叶出口量达17.2万吨,出口额6.55亿美元。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和湖南为主要的茶叶出口产区。海南、云南等多个地区实现了其所产茶叶的首次出口。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借力国际班列开通茶叶专列。据成都海关,四川茶叶出口同比增长61.3%,取得显著增长。
茶祥子大黑土司茶
8月16日,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发布《中国茶全球传播方案》,中国茶和中华茶文化出海势在必行。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实现茶叶首次出海的茶种有崂山绿茶,广元旺苍茶,湘西十八洞黄金茶,咸安桂茶,五指山大叶茶和邛崃黑茶等。中国茶叶出口市场正在打破单一的绿茶出口品类现状,迎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茶文化渊源流传,在千年历史中培育出了许多知名的区域性品类,但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有类无品”的阶段。国有界,茶无界。中国茶的全球传播,不仅是中国茶品牌的一次集体远航,更是中国茶文化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的绝佳时机。未来,中国茶要以茶会友,持续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不断推进人类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字、排版、图片|陈一凡
2023.08.14 13:45
23
2024.10
23
2024.10
23
2024.10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