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5.08

海丝起点 古韵新生|清华大学国新师生于泉州探寻多元文化交融与海洋商贸新篇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叶纹笑宇

7月24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一行在“世遗之城”泉州,先后走进清净寺、开元寺,参访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再赴蟳埔村调研、体验簪花围习俗。从千年古刹的多元共融,到数字丝路的货通全球,再到蟳埔女的“头上花园”,国新师生以传播者的目光捕捉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每一帧光影,思考如何在开放与坚守之间讲好中国故事。

上午,调研团队首先来到清净寺。清净寺始建于1009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也是宋元泉州穆斯林商人的历史见证。在清净寺,师生们了解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悠久历史,是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力见证。石砌门楼、望月台与中式雀替并存,千年后依旧屹立于涂门街,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活态地标。

随后,师生一行来到开元寺。开元寺是位于福建泉州的著名佛教古刹,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后因开元年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泉州俗语道:“站如东西塔,躺如洛阳桥,坐如老君岩”,开元寺以其东西双塔而闻名,这对中国现存最高的石塔,凭借精妙的榫卯结构,曾在明代8级大地震中屹立不倒。西塔第四层隐雕的“猴行者”浮雕,被学界视为孙悟空最早的形象原型之一,也让师生们在塔影之间窥见神话与现实的千年对话。开元寺内恢宏的佛教建筑艺术,近年更吸引了备受瞩目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前来取景,在历史、艺术与现代潮流的交织中,调研团全方位领略了这座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

 

“猴行者”浮雕形象

午后,国新师生来到泉州市丰泽区,走进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这里由政府、龙头企业福建时颖与领秀集团合力共建,仅用五年便集聚超千家跨境电商企业、万人就业,年产值130亿元,年发货3000万件,出口规模占泉州三分之一以上,且以30%的年增速持续上扬。

 

调研团在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合影

座谈会上,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运营公司总经理黄灿阳向师生们介绍了泉州市丰泽区的基本情况,以及该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规划。丰泽区区域位置优越,是泉州环湾主中心,经济、交通的核心点。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活跃的经济产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央和省、市关于内外贸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的决策部署下,丰泽区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其“造血网络”可触达泉州鞋服产业的各个重要生产基地,集齐制造端、平台端、服务端、销售端全链路,助推中小微企业“顺风出海”。

 

调研团参观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

昔日祈风的古港,如今借云端长风,续写“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参观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后,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李乐瑶说:“昨天我们参观学习了泉州的海上商贸的历史脉络,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数字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和民营经济的数智化转型,全方位感受到泉州是一个兼具历史底蕴和现代化发展的城市。”

最后一站,团队来到了充满烟火气的蟳埔村这里以独特的“蚝壳厝”建筑和蟳埔女头饰“簪花围”而闻名。簪花围习俗始于宋代,彼时有阿拉伯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而来,引种西域素馨、栀子等花卉,常赠予蟳埔女簪戴。蟳埔女遂将异域花卉与本土含笑、茉莉相配,以盘髻为底,四季更替花材,嵌金银簪钗,用“骨针安发”古技固定,沿袭至今。这顶流动的花冠既凝练着渔女以海为生的智慧,又烙印着宋元时期海上商旅带来的文明交融。

蟳埔文化座谈会上,郁朝善代表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向师生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蟳埔村基本情况和民俗风情。调研团带队教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介绍了清华国新“实践育人”的传统和此次福建之行的目的,鼓励同学们用镜头和笔记录簪花围里的海丝故事,在向海而生的蟳埔文化里寻找新时代国际传播的鲜活素材。

 

蟳埔文化座谈会现场

“蟳埔人活在当下,勤劳致富,簪上花心情就好,代表着蟳埔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蟳埔女习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晨向调研团队师生介绍道。这“头顶上的花园”不仅是独特的民俗符号,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瑰宝。同学们纷纷入乡随俗,亲身体验簪花,将这美丽的风景定格在镜头中。

 

同学们体验簪花围

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仍潮声不息。从清净寺石墙到开元寺双塔,从东海跨境仓到蟳埔蚵壳厝,国新师生在一天之中触摸“海丝”古港的脉搏,也看见中国式现代化在千年商港里的崭新注脚。泉州的故事雄辩地证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完美交融,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鲜活而深刻的注脚。

 

文字、排版|叶纹笑宇
图片 | 王韵众、张弛、张仁局



编辑:liuyx